厦门吉他论坛日月潭→日月谈→日月弹(聊天版 Chatting) → 高血脂与低密度脂蛋白
查看完整版本:高血脂与低密度脂蛋白
2010-7-21 22:20:58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的胆固醇,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2/3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

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胆固醇主要来自从CE转运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目前认为血浆中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②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LDL的降解是经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细胞膜表面的被覆陷窝是LDL受体存在部位,即LDL中的ApoB100被受体识别,将LDL结合到受体上陷窝内,其后再与膜分离形成内吞泡,在内吞泡内经膜H+-ATPase作用,pH降低变酸,LDL与受体分离并与溶酶体融合后,再经酶水解产生胆固醇进入运输小泡体,或者又经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积。血浆中65%-70%的LDL是依赖LDL受体清除,少部分(约1/3)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异化。一旦LDL受体缺陷,VLDL残粒由正常时大部分经肝LDL受体识别,而改为大部分转变成LDL,使血浆中LDL浓度增加。人体血液中有4种脂肪:胆固醇、中性脂肪、游离脂肪酸和磷脂类。胆固醇是一种油油复合体,大部分由肝脏制造。人体内胆固醇的总量为100到200克。其中三份之二在体内自行合成,三份之一来自食物。胆固醇必须和脂蛋白结合才能运送到体内各部分。脂蛋白又分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血清中的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是一对二。两者都有重要任务: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高密度脂蛋白将各组织的胆固醇送回肝脏代谢。当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第7版《内科学》动脉粥样硬化章节),它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在饮食上应注意: 多吃豆制品和少量饮葡萄酒(一天不超过100毫升)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饮酒极易由于热能过剩而肥胖,同时肝内合成甘油三酯量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泌也增多,反而造成高脂血症。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由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5.2--5.7mmol/L者称为边缘性升高。可有四种结果:
(1):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mmol/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mmol/L。
(2):高甘油三脂血症:
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mmol/L, 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既总胆固醇<5.72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27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0.90mmol/L。

低密度脂蛋白高的治疗和保健
通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LDL)以非氧化状态存在,LDL的氧化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1]。因此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和适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意义重大。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药物治疗,可考虑使用血脂调节药。血脂调节药品种很多,效果各异,但就其作用原理而言不外乎干扰脂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减少脂质吸收,加速脂质的分解或排泄,干扰肝内脂蛋白合成或阻止脂蛋白从肝内传送进入血浆等。1.以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的调脂药物。包括:① 胆汁酸螯合剂:如考来烯胺(消胆胺)和考来替泊(降胆宁)。②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已在临床上使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佛伐他汀。 还有如力平之,来适可,立普妥等。缺陷是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尤其是与贝特类药物合用时。2.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氧化的药物主要有:虾青素、叶黄素、b-胡萝卜素、CoQ10、花青素、灵芝孢子、茶多酚等,其中以虾青素最强,临床研究也证实了当志愿者每天服用1.8、3.6、14.4和21.6mg虾青素连续2周后,LDL氧化的时间分别被延长了5.0% 、26.2% 、42.3%和30.7%[1] ;从而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高血脂症: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症通常为高脂蛋白血症,即血清脂蛋白浓度升高。目前已经公认高血脂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及二者都高的复合性高血脂症。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动脉硬化引起的肾功能衰竭等,都与高血脂症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等血脂成分的浓度超过正常标准。高血脂症的主要危害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众多的相关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就是冠心病。严重乳糜微粒血症可导致急性胰腺炎,是另一致命性疾病。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有些原发性和家族性高血脂症患者还可出现腱状、结节状、掌平面及眼眶周围黄色瘤、青年角膜弓等。

高血脂症的病因,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血脂症和继发性高血脂症原发性高血脂症,1.遗传因素遗传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脂血症,某些可能单子发生在细胞水平著名上,想买主要表现为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缺陷以及细胞内某些酶的缺陷(如脂蛋白脂酶的缺陷或缺乏),也可发生在脂蛋白或载脂蛋白的分子上,多及为由于基因缺陷引起。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作用检查比较永远腹腔复杂,高脂蛋白血症患者住院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的。继发性高血脂症是由于其他中间原发疾病所引起者,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肝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胰腺、肥胖症、糖原累积病、痛风、阿狄森病、柯兴综合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1.糖尿病与高脂蛋白血症在人体内糖代谢与脂肪代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是临床研究发现,约40%的糖尿病患者可继发引起高脂血症。2.肝病与高脂蛋白血症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证实,疲劳许多物质包括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和分解、排泄的。一旦肝脏有病医保,则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3.肥胖症与高脂蛋白血症本地临床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肥胖症最常继发引起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部分患者首先血胆固醇含量也可能会增高,太多主要表现为iv型高脂蛋白血症,其次为iib型高脂蛋白血症。


血脂正常值
总胆固醇成人2.9--6.0mmol/L   
增高:   
1.胆固醇>6.2为高胆固醇血症,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因素之一。
2、高胆固醇饮食,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见胆固醇升高。   
3.胆总管堵塞,如胆道结石,肝,胆,胰腺肿瘤时,总胆固醇增高伴黄疸。   

降低:
1.严重肝脏疾患,如重症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等。   
2.严重营养不良。   
3.严重贫血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甘油三酯
正常值0.56---1.7mmol/L   
国际上推荐男性:0.45-1.7 mmol/L 女性:0.40--1.53mmol/L   
增高:
1.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症,原发性高脂血症,糖尿病,胰腺炎,脂肪肝,阻塞性黄疸。   
2.妊娠和口服避孕药也可以引起增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男性1.14--1.76mmol/L 女性:1.22-1.91mmol/L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mmol/L,胆固醇>6.2mmol/L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2.慢性肝病,肝硬化,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症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正常值3.1--3.1mmol/L
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此项会增高   
载脂蛋白A 男:0.96--1.76g/l 女:1.03--2.03g/l   
载脂蛋白b 男:0.43--1.28g/l 女:0.42--1.12g/l
  站脂蛋白a的水平和与冠心病发生程负相关。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a明显低于健康者。a/b<1可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指标。,闭单独测定载脂蛋白a或b更有意义
  2.肾病综合征,活动型肝炎,肝实质损害,糖尿病等也可见a降低,b增高。

高血脂的危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高血脂的危害,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高血脂是引起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像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有:冠心病(包括心肌梗塞、心绞痛及猝死)、脑梗塞以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些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高,危害大,病情进展凶险,其死亡率约占人类总死亡率的半数左右。
  一、高血脂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而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
  二、高血脂会导致高血压,在人体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导致心肌功能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会大量激活,促使血管动脉痉挛,诱致肾上腺分泌升压素,导致血压升高。人体一旦形成高血压,会使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而脑血管在硬化后内皮受损,导致破裂,形成出血性脑中风,而脑血管在栓子式血栓形成状态下淤滞,导致脑血栓和脑栓塞。
  三、高血脂会导致冠心病,当人体由于长期高脂血症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后,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量变小、血管腔内变窄,心肌注血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形成冠心病。
四、高血脂会危害冠状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大量脂类物质蛋白,在血浆中沉积移动,降低血液流速,并通过氧化作用酸败后沉积在动脉血管内皮上,并长期黏附在血管壁上,损害动脉血管内皮,形成血管硬化。

检查化验
(一)血脂,血浆总胆固醇<5.2mmol/L是理想水平;5.2~6.2mmol/L为临界;≥6.2mmol/L为过高。血浆甘油三酯<1.7mmol/L为理想;1.7~2.3mmol/L为临界;>2.3mmol/L为过高。   (二)脂蛋白,测定LDL和HDL比总胆固醇更有意义,LDL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相关,HDL水平升高有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高血脂的中医病机分析
1.饮食因素 恣食肥甘,膏梁厚味,嗜酒无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生痰生湿,痰湿中阻,精微物质输布失司,酿为本病。   
2.情志因素 长期情志不遂,肝失条达,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膏脂布化失度,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内生痰湿,可导致本病。   
3.体质因素 素体肥胖或素体阴虚,也是造成本病原因之一。“肥人多痰湿”,痰浊中阻可致本病。阴虚者多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木旺克土,伤脾胃生痰,或劳欲过度,更伤肾脏,因生命原动力缺乏而致代谢失调,发为本病。

高血脂的症状
根据程度不同,高血脂的症状也表现不一,高血脂的症状主要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但没有症状不等于血脂不高,定期检查血脂至关重要。
第二:一般高血脂的症状多表现为: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还会与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相混淆,有的患者血脂高但无症状,常常是在体检化验血液时发现高脂血症。另外,高脂血症常常伴随着体重超重与肥胖。   
第三,高血脂较重时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表现。   第四,长期血脂高,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冠心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等,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间歇性跛行(肢体活动后疼痛)。   
第五,少数高血脂还可出现角膜弓和脂血症眼底改变。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发生在40岁以下,则多伴有高血脂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多见,但特异性不强。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甘油三酯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折射所致,常常是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编辑本段]高血脂的分类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老年人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大约在30%到50%之间,老年人应高度重视高脂血症的防治。高血脂症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合理的膳食结构,高血脂症的饮食原则是“四低一高”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  
1.控制热量的摄入,每人每天的热量摄入应控制在294卡/公斤体重内,控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应十分严格,每人每天不宜超过300毫克,尽量不吃或少吃动物内脏,蛋类每天不超过一个,应提倡吃含有花生油的植物油。宜多选用奶类、鱼类、豆类、瘦肉、海产品、蔬菜、水果等。   
2.食盐的摄入,每人每天应少于8克。   

二、科学的生活方式   高血脂的防治还要注意生活方式要有规律性,适当的参加体育运动(运动食品)和文娱活动,不吸烟、不酗酒、避免精神紧张,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定期体检   45岁以上者肥胖者、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应酬者、精神高度紧张者,都属高发人群,建议每年应检查一次血脂。   

四、药物调节   调脂治疗最根本的目的是预防延缓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当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后,仍不能使血脂降至理想水平时,就必须用药物治疗,治疗高脂血症必须长期服药。

高血脂的疗效标准
目前国内尚未确定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综合所及资料,疗效标准可分下列几级:   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清胆固醇及甘油叁酯恢复正常或其下降值>4Omg%。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清胆固醇、甘油叁酯下降值≥20mg%。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略有改善或无改善,血清胆固醇、甘油叁酯下降值在20mg%以下。


高血脂症的饮食细节
脂肪肝的饮食调理总的原则为:控制总热量,限制脂肪,减轻体重,促使自己动用体内积存的脂肪。   
1、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
脂肪肝患者应该增加而不是减少每日食物种类。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每日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超过40种,靠一种或简单的几种食物根本不能满足脂肪肝患者的营养需要。因此按照合理比例,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豆类制品、奶类制品和油脂,以达到平衡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
2、谷类是每日饮食的基础
对脂肪肝患者而言,谷类应是每日能量的主要来源,应成为其每日膳食的基础。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出现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超过谷类消费量的倾向,对脂肪肝及其他一些慢性病的预防极为不利。因此,要大力提倡发扬以“谷类为主”的中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避免“肉类为主”西方膳食的弊端。而在谷类食物中,应提倡选用部分粗杂粮。
3、适量进食动物性食物,每周进食2~3次海鱼
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合理适量进食动物性食品,不仅不会导致脂肪肝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相反,由于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更适合人体需要,其赖氨酸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同时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预防慢性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因此,每日进食1~2两瘦肉(禁用肥肉和荤油),每周进食2~3次鱼(特别是海鱼)对防治脂肪肝是适合的。
4、每日进食2两豆类及其制品
大豆是优质植物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0%~50%,且富含人体需要的8种必需氨基酸,是植物性食品中唯一可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的高蛋白食物。大豆卵磷脂有促进肝中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形成的作用。它所含有的植物固醇不被人体吸收,且能够抑制动物胆固醇的吸收。大豆异黄酮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这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都是必需的。但由于氨基酸不能在体内贮存,过多摄入豆类制品并无实际益处。每日进食2两左右的豆类制品是适宜的。
5、每日吃1斤蔬菜和2个水果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良纤维和天然抗氧化物。建议在食物多样的原则指导下,多选用红、黄、深绿的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是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的重要来源。为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每日进食500克水果(正餐)和2个水果(加餐)是必需的。应注意的是,水果一般作为加餐食用,也就是在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以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负担过重。
6、控制能量摄入
对于脂肪肝患者热能供给不宜过高。从事轻度活动的脂肪肝病人每日供给30~35千卡/千克,以防止发胖避免加重脂肪堆积。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日20~25千卡/千克,控制或减轻体重。
7、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量
可采用高蛋白饮食(1.5~1.8克/千克),以避免体内蛋白质消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保持氨基酸的平衡很重要。蛋白质中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均有抗脂肪肝作用。
8、减少糖类和甜食
过多的糖类可转变为脂肪,导致肥胖,促使肝内脂肪肝的形成。碳水化合物应主要有谷粮供应,不用精制糖类、蜂蜜、果汁、果酱、蜜饯等甜食和甜点心。
9、控制脂肪和胆固醇
植物油不含胆固醇,所含谷固醇或豆固醇和必须脂肪酸有较好的趋脂作用,可阻止或消除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对脂肪肝有益处。对于脂肪肝患者来说,全日食物和烹调油所供给总量不宜超过40克,对于胆固醇高的食物宜适量控制。
10、每日补充膳食纤维
饮食应粗细搭配,保证有足够的膳食纤维。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供给可补充肝病时的缺乏,又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对调节血脂、血糖水平也有良好的作用。
每日应在膳食中添加燕麦片、荞麦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建议:选择全谷、全麦食物做早点;用部分粗粮替代精细米面,但吃粗粮也不能超出总量;每日膳食中可添加豆类食物,如红豆、绿豆等;每日必需吃青菜,特别是青菜的叶和茎。应注意的是,膳食纤维并非“多多益善”。过量摄入可能造成腹胀、消化不良,也可能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还可能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特别是对于脂肪肝患者、胃肠道功能减弱的病人、肠炎和肠道手术的病人、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病人等,更应注意。此外,若突然在短期内由低纤维膳食转变为高纤维膳食,可能导致一系列消化道不耐受反应,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等。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增加膳食纤维,并在增加的同时大量饮水。
11、适量采用橄榄油和玉米油
橄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80%,还含有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角鲨烯、谷固醇和维生素A原和维生素E等成分。这使得橄榄油有很强的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能力。在大量进食橄榄油的一些地中海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洲其他国家。此外,最新的研究表明,常食用橄榄油还可预防钙质流失、预防胆结石、高血压、减少癌症发病率以及降低胃酸、降低血糖等。因此,橄榄油被誉为“绿色保健食用油”也是实至名归。
对于脂肪肝患者,可适量采用橄榄油以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脂肪肝的产生或程度的加重。
玉米油也称罂粟油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独特的食疗价值,可提高睡眠质量和强化人体机能。其保健功能主要有:提高睡眠质量和强化体能,有助于亚健康状态人群的条理和营养平衡,有助于保持血脂、血压正常,利于护肤养颜,能预防大脑提早衰退,防止和缓解某些人体器官机能障碍。当然也可以服用玉米油的衍生品栀粟软胶囊。对于脂肪肝患者,可适量采用橄榄油和玉米油以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脂肪肝的产生或程度的加重。
12、禁止饮酒
酒精对人体的影响是弊多利少。首先,酒精含有高热能,1克酒精可以产生7千卡的热量,是导致肥胖的重要饮食因素。其次,饮酒可导致食欲下降,影响正常进食,以至于发生各种营养素缺乏。还有,酒精的****危害是损害肝脏,导致脂肪肝,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此外,长期饮酒还可能使血脂水平升高、动脉硬化;增加心、脑血管发生的危险;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白酒中的有毒成分甲醇会直接损害你的末梢神经,导致各类神经系统疾患。因此,对于脂肪肝患者,必须禁酒。

高血脂症的治疗汇总
发现高血脂血症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对上述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药物治疗。具体包括:
1.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不过,不能片面强调限制高脂肪的摄入,因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适量的摄入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控制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合理的。各种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类,如猪油、羊油、牛油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
2.改变做菜方式: 做菜少放油, 尽量以蒸,煮,凉泮为主。少吃煎炸食品。
3.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4.减轻体重: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5.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6.戒烟,少饮酒: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则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
7.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遵医嘱)。
8.药物治疗: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加用药物治疗。药物的选择请在咨询专业医生之后,由医生根据具体病因,病情做出选择。
9.物理治疗:低强度的净雪激光治疗仪是根据现代激光医学以及临床实践而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经多家医院临床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高血脂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限制钠盐的摄入。饮食应以清淡为宜,少吃咸食。吃盐过多,会使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每天吃盐应在5克以下为宜。
2、少吃动物脂肪。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高,可加速动脉硬化。如肝、脑、心等应少吃。
3、少吃甜食。甜食含糖量高,可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容易促进肥胖和动脉硬化。   
4、戒烟忌酒。有烟酒嗜好的患者,会因烟酒过多引起心肌梗塞、脑中风等。
5、宜多食含钾食物。钾在体内能缓解钠的有害作用,促进钠的排出,可以降压。含钾的食物有:豆类、番茄、乳品、海带、鲜蘑菇及各种绿叶蔬菜,水果有橘子、苹果、香蕉、梨、菠萝、猕猴桃、核桃、山楂、西瓜等。
6、宜多食含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豆制品等。
7、多食含钙食物。美国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食人高钙食物,能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含钙的食物有:奶制品、豆制品、花生、红枣、海带、黑木耳、核桃、鱼等。

高血脂七大误区
[5]误区一: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
许多人觉得,高血脂就是“油水”过多,也就是甘油三酯指标高。其实不然,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血脂异常一般包括三类情况,即血清中的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正常范围、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戴秋艳教授指出,对人体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的主要是胆固醇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坏胆固醇”,血液中含有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会沉积于动脉血管壁,再加上其他损害血管内皮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会形成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就像血管中的“不定时炸弹”,斑块一旦破裂,会导致血栓的形成,从而造成血管狭窄或直接导致急性心梗、中风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目前重要的血脂检测指标。即使总胆固醇水平不是很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过多,仍应当引起重视。
相反,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能够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如果胆固醇增多仅仅是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较多引起的,对身体健康并没有影响。

误区二:化验单上无“箭头”就正常
大多数高血脂患者都是在体检验血时发现的,所以很多人都格外关注体检结果中的胆固醇指标,化验单上没有发现“箭头”就觉得安然无事。
其实,一般人群和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相应的血脂正常值是不同的。这些人群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应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需低于100mg/dL或者2.6mmol/L。
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其胆固醇指标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的指标,而应该控制得更低一些。且这类人群作为患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应该每年检测一次血脂。

误区三:瘦人不会得高脂血症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与肥胖划上约等号,似乎高血脂只是胖人的专利。而那些身材苗条的人容易忽视血脂检查。戴秋艳教授指出,人的血脂水平与体型并无必然联系。
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环境及遗传相关。继发性高脂血症则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等。因此,体形瘦的人并不能对高脂血症免疫。

误区四:血脂降得越低越好
高血脂对血管潜移默化的危害必须引起重视,但血脂也绝不是降得越低越好。国外有研究发现,血脂过低,肿瘤的发生率会有所增加。因为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健康。
戴秋艳教授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变的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结果也一致表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明显减小患冠心病的危险。因此,大多数血脂异常防治指南都主张,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降至100mg/dL(2.6 mmol/L)以下。   

以下几类人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一,长期吸烟者;二,高血压(BP≥140/90
mmHg);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40mg/dl);四,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者,即男性直系亲属小于55岁患上冠心病,女性直系亲属小于65岁患冠心病;五,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的女性;六,肥胖者。

误区五:没有症状就不必治疗
很多高血脂患者并没有特殊的症状,所以就把血脂异常视作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以为短期内不会导致大问题。事实上,高血脂是心脑血管健康的“慢性杀手”。
高脂血症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最容易引发三类疾病:一是心脏疾病,包括心脏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二是脑血管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硬化导致脑血栓、脑出血;三是肾脏疾病,肾动脉硬化很容易引发尿毒症。为了预防上述心脑肾疾病的出现,降血脂治疗不可忽视。

误区六:夏季饮食清淡就可停药
不少患者觉得,夏季天气炎热,吃得清淡,血脂就不会升高,从而忽略了正常用药。其实,降脂药往往有两方面作用:一是能降低血脂;二是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动物实验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降脂的他汀类药物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体积缩小。
戴秋艳教授说,调脂、降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期间除了要调整饮食和增强运动外,降脂药物的增减应该听取医生的意见,不要随意停药。

误区七:只是控制血脂,而忽视了对肝脏的保护
肝脏是脂肪酸合成与氧化、胆固醇合成、蛋白质合成及清除异常脂蛋白主要场所。对于血脂异常也可引起脂肪肝,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高血脂会导致肝部功能损伤,长期高血脂会导致脂肪肝,肝动脉粥样硬化后受到损害、肝小叶损伤后,结构发生变化,而后导致肝硬化,损害肝功能。简单地说,高血脂增加了肝脏代谢的负担,久而久之影响了肝功能。而肝功能低下又使脂类代谢能力降低,更易导致血脂异常,使脂类大量沉积于肝细胞而形成脂肪肝,并引发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问题。
高血脂与肝功能损伤是相互影响的,在日常的高血脂治疗中,切忌不可忽视保护肝脏。高血脂的患者可以服用一些具有保肝护肝作用的保健品,比如栀粟软胶囊。这些保护护肝的产品对高血脂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高血脂症:血脂对动脉的影响血脂是人体血浆内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包括胆固醇、甘油三脂、胆固醇脂、β-脂蛋白、磷脂、未脂化的脂酸等。当血清胆固醇超过正常值230毫克/100毫升,甘油三脂超过140毫克/100毫升,β-脂蛋白超过390毫克/100毫升以上时,即可称之为高血脂症。

预防高血脂症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长距离步行或远足、慢跑、骑自行车、体操、太极拳、气功、游泳、爬山、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迪斯科健身操及健身器等。
2. 掌握运动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本人最高心率的60-70%,约相当于50-60%的****摄氧量。一般40岁心率控制在140次/分;50岁130次/分;60岁以上120次/分以内为宜。   3. 适当的运动频率: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水平降低,疲劳后恢复的时间延长,因此运动频率可视情况增减,一般每周3-4次为宜。
4. 合适的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下午运动最好,并应坚持长年运动锻炼。

高血脂症病因
(1)原发性高脂血症,就是原来无任何其他疾病而发生高脂血症,一般是因为遗传因素。   (2)继发性高脂血症,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比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
(3)不良饮食习惯一起的高脂血症,如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等
(4)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导致的高脂血症,如: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
(5)精神因素导致的高脂血症,就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天长日久形成高脂血症 。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危害

血浆中的“脂”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它们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以载脂蛋白的形式被转运,载脂蛋白主要包括有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五种。目前根据以上五种载脂蛋白升高或降低程度的不同,将高脂血症五型,降血脂药的选择就要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具体如下:
Ⅰ型:此型以CM升高为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甘油三酯升高较明显。此型最少见,目前尚无较好的药物可以治疗,主要通过低脂饮食控制。
Ⅱ型可分为Ⅱa和Ⅱb型,Ⅱa型以LDL增高为主,Ⅱb型LDL和VLDL均增高,
Ⅲ型为异常β-脂蛋白血症。
Ⅳ型以VLDL增高为主。
Ⅱ、Ⅲ、Ⅳ型均较常见,其中Ⅳ型最常见。Ⅴ型较少见,是CM增多与VLDL增多的混合型。

目前降血脂药物品种多,效果各异,其作用机理一般为干扰脂质代谢过程中某一或几个环节。药物有三七脂肝丸和清芝灵片等。如减少脂质吸收或加速脂质的分解与排泄,干扰肝内脂蛋白的合成或阻止脂蛋白从肝内传送入血浆,增加脂蛋白从血清中清除的速率等。

一、血脂正常值:

1、总胆固醇(TC):200ml/dl以下或3-5.2mmol/L左右

2、甘油三酯(TG):150mg/dl以下或1.7mmol/L左右

3、低密度脂蛋白(LDL-C):120mg/dl或3.12mmol/L以下

4、高密度脂蛋白(HDL-C):40mg/dl或1.04mmol/L以上.次项指标太低不好。

二、高血脂的危害性:

高血脂症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易患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周围血管病等,少运动者高血脂症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有冠心病,肥胖,脑卒中家族史,危险性可增加1-5倍。

有研究证明,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下降1%,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可下降2%,因此,降低血脂水平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控制饮食,多吃蔬菜,如果没有糖尿病的话,也要多吃水果,适量运动.

2010-7-21 22:24:35


辛伐他汀(忆辛) Simvastatin

作用与用途,本品可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为血酯调节剂。临床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

用法
高胆固醇血症:始服量为每天10mg,晚间顿服。对于胆固醇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始服剂量为每天5mg。冠心病:始服量为每天晚上服用20mg。

副作用
本品副作用轻微而且为一时性。可见腹痛、便秘、胃肠胀气,极少见疲乏无力,头痛。罕见的有过敏反应综合症: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狼疮样综合症,风湿性多发性肌痛,脉管炎,血小板减少,关节痛,寻麻疹,发烧,呼吸困难等症状。

禁忌
(1)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   
(2)活动性肝炎或无法解释的持续血清转氨酶升高者。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药理毒理
本品为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为血脂调节剂。文献资料表明,有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肝脏、主动脉中胆固醇(TC)的含量,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作用。

药代动力学
辛伐他汀经口服后对肝脏有高度的选择性,其在肝脏中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非靶性组织,辛伐他汀的大部分经肝组织吸收,主要作用在肝脏发挥,随后从胆汁中排泄。只有低于5%口服剂量的辛伐他汀活性结构在外围中发现,而其中95%可与血浆蛋白结合。

适应症
1..高脂血症:(1)对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当饮食控制及其他非药物治疗不理想时,辛伐他汀可用于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脂。且辛伐他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比率。(2)对于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当饮食控制及非饮食疗法不理想时,辛伐他汀可用于降低升高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2.冠心病。对冠心病患者,辛伐他汀用于:(1)减少死亡的危险性。(2)减少冠心病死亡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3)减少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的危险性。(4)减少心肌血管再通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及经皮气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危险性。(5)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包括新病灶及全堵塞的发生。

用法和用量
1.口服:如需要可掰开服用。(1)高胆固醇血症:一般始服剂量为每天10mg,晚间顿服。对于胆固醇水平轻至中度升高的患者,始服剂量为每天5mg。若需调整剂量则应间隔四周以上,****剂量为每天40mg,晚间顿服。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至75mg/dL(1.94mmol/L)或总胆固醇水平降至140mg/dL(3.6mmol/L)以下时,应减低辛伐他汀的服用剂量。(2)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根据对照临床研究结果,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建议辛伐他汀40mg/d晚间顿服,或80mg/d分早晨20mg

不良反应
辛伐他汀一般耐受性良好,大部分不良反应轻微且为一过性。在临床对照试验中只有少于2%的病人因辛伐他汀的不良反应而中途停药。在已有对照组的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分为可能、可疑或肯定)与药物有关的发生率大于或等于1%的有:腹痛、便秘、胃肠胀气。发生率在0.5%~0.9%的不良反应有疲乏、无力、头痛。发现肌病的报告很罕见。下列不良反应的报导曾出现在无对照组临床试验或上市后的应用中,如恶心、腹泻、皮疹、消化不良、瘙痒、脱发、晕眩、肌肉痉挛、肌痛、胰腺炎、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病变、呕吐和贫血、横纹肌溶解和肝炎/黄疸罕有发生。包括下列一项或多项特征的明显的过敏反应综合征罕有报导,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狼疮样综合征、风湿性多发性肌痛、脉管炎、血小板减少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沉(ESR)增高、关节炎、关节痛、荨麻疹、光敏感性、发热、潮红、呼吸困难以及不适。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氨基转移酶显著和持续性升高的情况罕有报导。肝功能检查异常为轻微或一过性。来源于骨骼肌部分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升高的情况也有报告。

禁忌
1.对任何成分过敏者。2.活动性肝炎或无法解释的持续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者。3.与四氢萘酚类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合用。

注意事项
1.病人接受辛伐他汀治疗以前应接受标准胆固醇饮食并在治疗过程中继续使用。2.肝脏反应。本药应慎用在大量饮酒和/或有肝病历史的病人。有活动性肝病或无法解释的氨基转移酶升高者应禁用辛伐他汀。在临床实验中,有少数服用辛伐他汀的患者有显著的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现象。但停药后,则氨基转移酶可回复至治疗前水平,但无黄疸或其它有关的临床症状或体征,亦无过敏现象。建议在治疗前对于氨基转移酶有升高现象的患者应加强检查并多加留意。如果病人的氨基转移酶有继续升高的表现,特别是氨基转移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并保持持续,则应予停药。与其它降脂药相同,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氨基转移酶中等程度升高(低于正常值3倍的情况)亦有报道。这些变化通常在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后不久即有出现,但一般为一过性且不伴随任何症状,所以不必停药。3.肌肉反应。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患者普遍有肌酸激酶(CK,来自骨骼肌)轻微的一过性升高,但这些并无任何临床意义。对于有弥漫性的肌痛、肌软弱或/和显著的肌酸激酶(CK)升高(大于正常值十倍以上)的情况应考虑为肌病,因此应要求病人若发现有不可解释的上述肌病征象应立即告诉医生。若发现肌酸激酶(CK)显著上升或诊断或怀疑肌痛,应立即停止辛伐他汀的治疗。对于有急性或严重的条件暗示的肌病及有因横纹肌溶解而导致二次急性肾衰竭倾向的病人应停止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治疗。4.眼科检查。即使在没有任何药物治疗时,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混浊的发病率亦会增加,长期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辛伐他汀对人体晶状体无不良作用。5.纯合子型家庭性高胆固醇血症。由于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完全缺乏的缘故,辛伐他汀对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不大理想。6.高三酰甘油血症。辛伐他汀只有中等程度降低三酰甘油的效果,而不适合治疗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的异常情况(如Ⅰ、Ⅳ、及Ⅴ型高脂血症)。7.对酒精饮用量过大和/或有既往肝脏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药物相互作用
1.当辛伐他汀与其它在治疗剂量下对细胞色素P4503A4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如:环孢霉素、米贝地尔、伊曲康唑、酮康唑、红霉素、克拉霉素和奈法唑酮)或纤维酸类衍生物或烟酸合用时,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增高。
2.本品与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合并用药会增加肌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这些药物包括吉非贝齐和其他贝特类,以及降脂剂量的烟酸(大于等于1g/d)。此外,血浆中高水平的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活性增高也会增加肌病的危险。辛伐他汀和其他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由细胞色素P450的同功酶3A4所代谢。数种在治疗剂量对此代谢途径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药物能增高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血药水平,并因而增加肌病的危险。这些药物包括环孢菌素、四氢萘酚类、钙通道阻滞剂米贝地尔、伊曲康唑、酮康唑及其它抗真菌唑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和克拉霉素,以及抗抑郁药奈法唑酮。
3.香豆类衍生物:临床研究曾发现辛伐他汀能中度提高香豆类抗凝剂的抗凝效果。故成人早期应用抗凝血治疗及并用辛伐他汀时应多次检查凝血酶原时间,籍此确定凝血酶原时间没有显著改变。当服用香豆类衍生物的病人,已有一个稳定的凝血酶原时间后,仍推荐在固定的期间内继续作凝血酶原时间的监察。如果辛伐他汀的剂量有变动,应同样执行以上的程序。在未服用抗凝血剂的病人中,辛伐他汀治疗从未有报导对出血或凝血酶原时间有影响。

2010-7-22 11:56:27

阿托伐他汀钙片,为他汀类血脂调节药,属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本身无活性,口服吸收后的水解产物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也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结果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中度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增高血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商品名:阿乐
通用名:阿托伐他汀钙片
英文名:Atorvastatin Calcium Tablets
汉语拼音:Atuofɑtɑtinɡɡɑi  Piɑn
本品化学名称为:[R-(R′, R′)]-2-(4-氟苯基)-b d -二羟基-5-(1-甲基乙基)- 3-苯基-4-[(苯胺)羰基]-1-氢-吡咯-1-庚酸钙三水合物。
分子式:( C33H34 FN2O5)2Ca·3H2O
分子量:1209.42
性状:本品为白色薄膜衣片,除去膜衣显白色。
规格:10mg
贮藏:密封,25℃以下干燥处保存
包装:铝塑板、铝箔袋包装,10mg×7片/板/袋, 10mg×12片/板/袋。
有效期:二年

药理毒理
由此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产生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因经肝内广泛首关代谢,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大约为12%,本品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3A4代谢为多种活性代谢物。阿托伐他汀的平均血浆半衰期大约为14小时,但由于其活性代谢物的影响,实际对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的半衰期为20~30小时。本品蛋白结合率为98%,大部分以代谢物的形式经胆汁排出。

适应症
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防治。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 口服:10~20mg,每日1次,晚餐时服用。剂量可按需要调整,但****剂量不超过每日80mg。

不良反应
(1)本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其他还有头痛、皮疹、头晕、视觉模糊和味觉障碍。
(2)偶可引起血氨基转移酶可逆性升高。因此需监测肝功能。
(3)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阳痿、失眠。
(4)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肌炎、肌痛、横纹肌溶解,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发烧,并伴有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肌红蛋白尿等,横纹肌溶解可导致肾功能衰竭,但较罕见。本品与免疫抑制剂、叶酸衍生物、烟酸、吉非罗齐、红霉素等合用可增加肌病发生的危险。
(5)有报道发生过肝炎、胰腺炎及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

禁忌
(1)对阿托伐他汀过敏的患者禁用。对其他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过敏者慎用。   (2)有活动性肝病或不明原因血氨基转移酶持续升高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胆固醇和血肌酸磷酸激酶。应用本品时血氨基转移酶可能增高,有肝病患者服用本品还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试验。
(2)在本品治疗过程中如发生血氨基转移酶增高达正常高限的3倍,或血肌酸磷酸激酶显著增高或有肌炎、胰腺炎表现时,应停用本品。
(3)应用本品时如有低血压、严重急性感染、创伤、代谢紊乱等情况,须注意可能出现的继发于肌溶解后的肾功能衰竭。
(4)肾功能不全时应减少本品剂量。
(5)本品宜与饮食共进,以利吸收。
(6)饮食疗法始终是治疗高血脂的首要方法,加强锻炼和减轻体重等方式,都将优于任何形式的药物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口服抗凝药合用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使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2)本品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红霉素、吉非罗齐、烟酸等合用可增加肌溶解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危险。
(3)考来替泊、考来烯胺可使本品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故应在服用前者4小时后服用本品。

2010-7-22 12:00:06

黑木耳的营养价值与功效  

    黑木耳,生长在朽木上,形似人的耳朵,色黑或褐黑,故名黑木耳,又名木菌、树鸡。黑木耳营养极为丰富,据史料记载,它是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铁、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每100克中含钙37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倍;含铁18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0倍。黑木耳还有多种药用价值,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等,有补气益智,润肺补脑,活血止血之功效;近代医学者对黑木耳的药用价值又有了新的发现。  

    食品阿司匹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如果每人每天食用5-10克黑木耳,它所具有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功效相当,因此人们称黑木耳为食品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有副作用,经常吃会造成眼底出血,而黑木耳没有副作用,更受人们青睐。同时,黑木耳具有显著的抗凝作用,它能阻止血液中的胆固醇在血管上的沉积和凝结。  

    由于黑木耳的抗血小板聚集和降低血凝作用,可以减少血液凝块,防止血栓形成,对延缓中年人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十分有益,不仅对冠心病,对其他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动脉硬化症也具有较好的防治和保健的作用。  

    人体的清道夫  

    黑木耳含有丰富的植物胶原成分,它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对无意食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沙子、金属屑等异物也具有溶解与氧化作用。常吃黑木耳能起到清理消化道、清胃涤肠的作用。特别是对从事矿石开采、冶金、水泥制造、理发、面粉加工、棉纺毛纺等空气污染严重工种的工人,经常食用黑木耳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优质天然补血品  

    黑木耳被营养学家誉为‘素中之荤’和‘素中之王’,每100克黑木耳中含铁185毫克,它比绿叶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倍,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还高出约7倍,是各种荤素食品中含铁量最多的。中医认为,黑木耳味甘性平,有凉血、止血作用,主治咯血、吐血、衄血、血痢、崩漏、痔疮出血、便秘带血等,是因其含铁量高,可以及时为人体补充足够的铁质,所以它是一种天然补血食品。  

    减肥防癌治便秘  

    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原,这两种物质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从而防止肥胖;同时,由于这两种物质能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有利于体内大便中有毒物质的及时清除和排出,从而起到预防直肠癌及其它消化系统癌症的作用。所以,老年人特别是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坚持食用黑木耳,常食木耳粥,对预防多种老年疾病、抗癌、防癌,延缓衰老都有良好的效果。  

    化解结石不可少  

    黑木耳对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内源性异物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所含的发酵和植物碱,具有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的特性,并协同这些分泌物催化结石,滑润管道,使结石排出。同时,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侵蚀结石,使结石缩小,排出。  

    对于初发结石,保持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恶呕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对于较大较坚固的结石,其效果较差,但如长期食用黑木耳,亦可使有些人的结石逐渐变小变碎,排出体外。

2010-7-22 12:03:22

为何吃木耳对降血脂毫无用处?

作者:王兴国   

木耳有助于降血脂和血粘度,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但事与愿违,我见过很多吃木耳无效的高血脂者(抱歉,我没见过——当然,这不等于真的没有——谁只通过吃木耳就降低了血脂)。今天讲课,刚好又有学生问到这个问题:他一个高血脂的朋友,吃了2年木耳了,几乎天天吃,可血脂丝毫没有降低。
 

  我了解一下他朋友的情况,中年男性,应酬较多,腰围接近100cm,且2年来腰围有增无减,属于典型的中心型肥胖(腹型肥胖),即脂肪大量堆积在腹部。因为腹部有肝、肾等重要脏器,所以不难理解,腹型肥胖对健康的危害非常大。有研究表明,腹型肥胖与代谢综合症、高血脂等慢性病的联系极为密切。

  很多人并不了解,解决营养问题(比如饮食治疗高血脂),不能简单地依靠某种单个食物,而应该从饮食结构入手——即讲究各种食物的搭配和三大营养素的比例,如高血脂者应坚持低脂肪饮食。如果不改变饮食结构,酒肉超常,一如既往地在饭店应酬,只依靠每天吃木耳(或者其他任何据说可以降血脂的食物,如蘑菇、海带等,山揸、魔芋、洋葱、大蒜、豆制品等),是不可能把血脂降下来的。

  更多的人不知道,讲究饮食营养,只看食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我们的身体,比如体重!离开体重讲营养是没有意义的。肥胖和高血脂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不减肥,吃木耳是不可能降低血脂的;如果不减肥,说明他的饮食结构是非常糟糕的;如果不减肥,就算吃降血脂药物(如他汀类)恐怕也难以凑效,更别说什么木耳了。反之,如果他改变饮食结构,减肥并使腰围下降,就算不吃木耳(或其他所谓降脂食物),也一样能够降低血脂。

  总之,此人吃2年木耳仍不能降血脂的原因是:一,没有改变饮食结构,没坚持低脂肪饮食;二,没有减肥(腹型肥胖)。

  我想借题发挥的是:单个食物的作用往往是靠不住的,如果不改变饮食结构的话!

  以下是高血脂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调整饮食结构的要求),术语较多,谨供会者参考:

  1.限制总热量,多运动,以减肥

  2.适量的蛋白质(15%左右)

  3.低脂肪饮食( < 20%—25%)

  ①减少饱和脂肪酸(<7%)

  ②低胆固醇(200mg/d以下)

  ③控制多不饱和脂肪酸(8%—10%)

  ④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12%—14%)

  ⑤增加ω-3性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DHA+EPA),可考虑额外补充。

  ⑥减少反式脂肪酸(<1%) ⑦卵磷脂

  4.控制碳水化合物(55%~65%),少吃甜食和糖

2010-7-23 9:37:19

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氨基酸脱氨基产生NH3,和C02,两者在肝脏中合成尿素,每克蛋白质代谢产生尿素0.3g。尿素中氮含量为28/60,几乎达一半。通常肾脏为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尿素从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小管均可重吸收,但肾小管内尿流速越快重吸收越少,也即达到了****清除率。和血肌酐一样,在肾功能损害早期,血尿素氮可在正常范围。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的浓度才迅速升高。正常情况下,血尿素氮与肌酐之比(BUN/Scr)值约为10,高蛋白饮食、高分解代谢状态、缺水、肾缺血、血容量不足及某些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可使比值增高,甚至可达20~30;而低蛋白饮食,肝疾病常使比值降低,此时可称为低氮质血症。正常成人空腹BUN为3.2-7.1mmol/L(9-20mg/d1)。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多种肾外因素也可引起血尿素氮升高,如能排除肾外因素,BUN21.4mmol/L(60mg/d1)即为尿毒症诊断指标之一。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