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厦门中小学吉他教育(Guitar Education) → 音乐教育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查看完整版本:音乐教育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0-3-3 0:19:23


 
     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民创造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教育与国家的安危、民族兴衰息息相关。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地位。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寻求和探索着,下面是一些教学中的体会。
 
     一.左右脑协同开发
 
    
     人的大脑左半球是主管言语和抽象思维的功能系统,叫言语优势半球。大脑右半球,是主管形象知觉、形象思维和调节感情的功能系统,是非言语占优势的半球。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分工也不是绝对的,心理的全面发展,必须以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为物质基础。因此,左右脑协同开发,能为培养、发展创造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大力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
 
    1.多声思维视唱
    通过多声部视唱来培养、建立多声音乐思维,提高学生音乐基本素质。为学生树立纵向的和声观念,拓宽学生的纵向思维。
 
    2. 声势训练
    
     声势训练,简单地说,就是眼看、口唱、手拍、脚跺等的协调律动,让学生按照乐谱规定打出不同声部节奏的一种全身心的音乐节奏协调活动。在心理学上可称为: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困难的,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生疏的。经过训练,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就会形成一定的动作系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声思维能力。
 
     二.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指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方法思路)去解决同类问题,逐步形成了习惯性反应,以后仍然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在思维定势的束缚下,人不易跳出旧的思路,创造思维就会受到旧框框的限制,缺乏变通性。音乐在培养学生走出思维定势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欣赏交响乐
    
     我国是一个旋律王国,几千年来中国优秀传统音乐中总流淌着一条优美的旋律之河,从小的耳闻目染使很多中国人习惯了在音乐中找寻一条旋律线。因此,西洋交响乐庞大的结构、深广的意韵、复杂的和声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是神秘莫测的。
    
     单旋律犹如写实主义绘画,它只有一个视点。而交响乐犹如一幅抽象派图画,你无法一下子看清其内容,但实际上它是运用了反向思维,打破了体积感、空间感,将许多不同的事物统统放到一个平面来,使我们能在同一个平面上看到许多在不同条件下才能看到的形象。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交响乐,那么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扩大许多。
 
     三.团队活动
 
    1.乐团排练、演出
    一切理论上的传授,只能给学生概念上的知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只有在实践的体会和感性的认识中,才能真正达到这一目的。
    乐团排练演出能增强同学间的团结和集体的凝聚力,教育学生团结就是力量、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道理。
 
    2、四重奏的即兴演奏
    四重奏的即兴演奏既能让学生深入体会音乐的内涵、和声织体,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学生的创造力能力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一位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只要大家都积极来关心这件事,那么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以后,一大批具有良好艺术品位和创造力的人才将涌现出来,实现“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目标,这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业。会员登录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