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日月潭→日月谈→日月弹(聊天版 Chatting) →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查看完整版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10-3-5 22:13:58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夫人悄悄递给给我的纸条上写的,是完整诗歌中的一句,每每想起,我都很感动。

 

        《诗经·邶风·击鼓》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1]。土国城漕,我独南行[2]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3]。不我以归,忧心有忡[4]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5]?于以求之?于林之下[6]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7]。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8]。于嗟洵兮,不我信兮[9]

  【译文】

  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独我从军奔(bèn)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陈国、宋国);久久不能把家回,忧心忡忡心儿碎。‖哪里停军把营扎?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荒野林下卧芳草。‖生死离别啊聚散悲欢,我们曾经许下山盟海誓的誓言:“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我声声叹息今离散,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huán)……

  【注释】

  [1] 镗:tang,击鼓的声音,象声词。踊跃:跳跃刺杀的样子。 兵:兵器,刀剑。

  [2] 土、城:名词作动词,垒土砌墙和修筑城池的意思。 国、漕:“国”的本义是城邑,后来既指城市也指国家,这里指国都或大城市,指国家也说得通;“漕”是当时卫国的一个地名,小城邑,在今河南北边的滑县境内。

  [3] 从:跟随。 孙子仲:当时将军的名字。 平:调和。

  [4] 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不让我回家的意思;“以”通“与”(yǔ),动词,,给予,授以,予以。注意古代汉语语法中,“否定副词+动宾词组”,动词的宾语一律前置以示强调,如“时不待我”当作“时不我待”,以次类推。

  [5] 爰:“于何”的合音,在哪里的意思。 居:停留。 处:住宿。丧:丢失。

  [6] 于以:于何,在哪里的意思,表疑问。

  [7] 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 成说:订立誓约。

  [8] 于嗟:吁嗟,叹词。 不我活:不和我相聚。 活:通“佸”,相聚。

  [9] 洵:远,遥远。 信:守约,指不能自己信守“与子偕老”的誓言。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至今为世人所传诵,几乎成为了成语或习语。该诗叙述了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寸断?!
2010-3-5 22:24:31

白头偕老

 

白头:头发白;

偕:共同。

夫妻共同生活到老。白头偕老,又可说成“白首偕老”。

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偕老,宝贵双全。”

婚礼上,来宾们由衷地祝愿一对新人~。

 

【白头偕老】指夫妻相亲相爱,共同生活一辈子。用来颂扬爱情专一,忠贞不渝的夫妻生活。

反映了人们对美满婚姻的追求和向往。

近义词:百年好合 及尔偕老
2010-3-9 17:11:38

诗经·国风·鄘风·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题解]

  赞扬卫文公建设楚丘,中兴卫国。

 

  [注释]

  1、定:营室星。古时建城观星象,此星谓定星。

  2、揆(kuí):测度。

  3、虚:同“墟”。

  4、允:诚然。臧:好。

  5、星(qíng):晴。

  6、说(shuì):止,到。

  7、匪:通“彼”。

  8、騋(lái):高七尺以上的马。

        9、牝(pìn):母马。

 

      [译文]

  营星已在天正中,正是吉时建楚宫。测量方位凭日影,风水宝地属楚室。先种榛树和栗树,再种梓漆和梧桐,琴瑟需用好树种。

  登上漕邑旧城墟,遥遥相望楚城处。先看楚城河堂邑,大山高丘观仔细。下山喜观桑林密,卦辞说得真吉利,正是虎踞龙盘地。

  及时春雨细飘零,管车官吏传命令。天气晴了把车驾,文公要到桑田里。忠心耿耿是仁君,为民深谋更远虑,且养马儿三千匹。


  赏析:
  《定之方中》歌颂卫文公建国兴邦,刻划了一个勤于政事,脚踏实地,深谋远虑的君主形象。因为卫文公的兴建都城,是在“卫为所狄所灭”的背景下,“工东徙渡河,野处漕邑。”在齐桓公的扶持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室,得其时制,百姓悦之,国之殷富。”(参《毛诗序》《定之方中》)以纪实的手法叙述卫国的振兴,但在构思中着力突出营建都城这一事件,以及卫文公在建造中的形象,因为这是立国之基,也才有了第三节的国力强大起来。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