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日月潭→日月谈→日月弹(聊天版 Chatting) → 沙尘暴
查看完整版本:沙尘暴
2010-3-20 22:04:36


一、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尘暴 (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二、沙尘暴来源及其路径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抗风蚀能力很弱, 在有大风刮过时,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形成沙尘暴天气。
从全球范围来看, 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 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1933一1937年由于严重干旱, 在北美中西部就产生过著名的碗状沙尘暴。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约旦沙漠、巴格达与海湾北部沿岸之间的下美索不达米亚、阿巴斯附近的伊朗南部海滨, 稗路支到阿富汗北部的平原地带。前苏联的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都是沙尘暴频繁(≥15/年)影响区, 但其中心在里海与咸海之间沙质平原及阿姆河一带。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 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 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

三、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死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死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死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2010年3月12日,新疆和田地区今年首次发生强沙尘暴,部分县市出现黑风,一些当地群众称最严重时能见度几乎为零。截至19时,和田市区还是昏黄一片。18时,强沙尘暴已至策勒县,预计21时许到达民丰县,覆盖范围达500多公里。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沙尘暴本质上是带有负电荷的硅酸盐气溶胶。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二: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死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共死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此外,死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原因。


六、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的元凶:大气环流
  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个匪夷所思的游戏:他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往东南方向抛去,任凭沙尘落下的地方渐渐堆积起一块高地。这个游戏从大约24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上帝至今乐此不疲(200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开始的时间推到了2200万年前)。
  事实上,风就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我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七、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沙尘暴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影响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5、危害人体健康

  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清理:
  口:回到室内即漱口和刷牙。希瓦 帕萨德示范洗鼻
  眼:以清水冲洗。
  耳:以棉签蘸酒精将耳中尘土粘出。
  重点清理对象:鼻。兑浓度约为0.9%的纯盐水,灌入洗鼻壶中。分别冲洗两边鼻孔。每冲完一边即擤鼻子,将两边鼻孔内的尘土擤出。重复此动作直到鼻腔清洗干净为止。

八、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份,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或许在另一层面来说,沙尘暴也许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发生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为研究沙暴提供塔斯曼海养分以及其它诸多效应等,澳洲曾汇集了许多气候学者。他们发现澳洲沙暴的红色石英沉积物也可在新西兰找到,并且反而肥沃了新西兰的土地;因此澳洲沙尘暴所造成的养分损失却可造成新西兰土地的养分收获。而像是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沉积物根据分析资料也可证明有许多的养料成分也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正因为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的绿肺―亚马孙盆地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暴能把盘石变得葱葱郁郁的秘密在于,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先生曾说:“沙尘暴的确降低了酸雨的酸性。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的出现了。只是我们应该更积极的找寻异常沙尘暴频率发生的机制,以真正解决异常气候变迁所对于环境的危害性。

九、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5.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十、沙尘暴防灾应急
  应急要点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外出时要戴口罩,用纱巾蒙住头,以免沙尘侵害眼睛和呼吸道而造成损伤。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应减速慢行,密切注意路况,谨慎驾驶。
  ●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的室外物品。
  专家提示
  ●发生强沙尘暴天气时不宜出门,尤其是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
  ●平时要做好防风防沙的各项准备。

2010-3-20 22:09:27

沙尘暴为沙尘天气的天气现象之一,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后导致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沙尘暴”称为强沙尘暴。沙尘暴多发生在北美大平原、阿拉伯沙漠、蒙古戈壁沙漠、中国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非撒哈拉沙漠、印度瓦哈沙漠,以及其它干旱地带或半干旱地带。沙尘暴亦发生在其它星球上。火星上有大规模的沙尘暴,相比地球上的沙尘暴时间更长,面积更广。有时面积覆盖整个星球。

一般而言,沙尘暴的起因是地面剧烈升温。经太阳长期暴晒,沙地以上的空气变热后上升,致使气压和温度参差。较冷的空气为填补空间而拥至,形成强风,其风力足以移动沙丘。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干燥,人类活动干预陆地表面特性加剧了气候干燥的严重性

2010-3-22 15:48:36

宁夏1993年“黑风”特大沙尘暴灾害
 

    宁夏河套,古诗有“塞上江南”之称,民间有“天下黄河惟富一套”之说,北国之雄浑,江南之秀美齐集于此。历史上除了两次较大的地震,几乎没有特大气象灾害,早涝保收,名副其实,是宁夏人的放心之地,在宁夏人的心目中与干旱有关的灾害只在南部山区8县,那里是与灾害作斗争的前沿。

    沙暴突袭

    正是在那种“患山不患川”的平常心几乎占尽人们全部意识的时候,灾害这个不速之客降临了“没有问题”的宁夏平原。每年冬初及4月底至5月初,宁夏平原时有大风并夹带沙尘,风大沙多时人们称黄风。至于伸手不见五指,摧苗拆木势不可当的“黑风”(特大沙尘暴)70岁以下的人都没见过。
    1993年5月5日,依旧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新绿的杨柳,盛开的果木花,新放下的渠水让田间作业的人们格外贪恋时光,数百里平原上人们孜孜不倦地编织着迷人的希望。下午7时25分开始,宁静的天空瞬间狂风呼啸、雷声大作、飞沙走石、黑色魔障由西而来,从南北两端突袭宁夏平原(平原中部因贺兰山阻隔,黑风暴翻越时受阻削弱)越过黄河的风暴又席卷了沙化严重的盐池草原。黑风暴的另一部分经过甘肃白银地区和宁夏卫宁两县进入海原、同心和固原。黑风席卷了宁夏16个市县(平原12市县、山区4县)最低风速28米/秒,****风速38米/秒,****能见度不到50米,最低能见度为零,风力最小10级,****12级。黑风经过时间1个多小时,大风持续至第二天清晨。38米/秒意味着以每小时136.8公里往前急驰的汽车,而这个车体高400—1000米,宽数十公里。由于其突然降临,其强度之大,群众毫无准备,致使造成巨大的损失。
    灾情最严重的中卫县,黑风来时漆黑一片,全县16个乡镇共死亡31人,重伤17人。死亡人口中大部分是6—12岁的少年儿童和中小学生。有的孩子正在路上走,有的随父母在田间劳动,见风暴来后往家里跑,被风卷到渠中淹死。西台乡乐台村村民陈怀文两个女儿,风来后,摸着回家被风刮入水窖淹死。水窖离家门口仅二十多米,陈怀文把经过自家门口的邻居的两个孩子拉到了房里保全了性命,却没能够抓住自己的两个女儿。城关镇南街村村民吴建民犁地时,9岁和4岁的两个女儿跟着玩,见风后,吴催女儿往家里跑,未能及家双双被刮入渠中淹死。常乐镇马路滩村村民杨自强11岁和8岁的两个女儿也是被刮到渠里淹死的。宣和镇羚羊村马伏荣夫妻2人在田里劳动,看到风起即快速返家,与其妻连自行车带人被刮人大渠中淹死,留下了4个未成年子女和83岁的老母。
    除人员落水淹死以外,正在放牧的部分羊只也被强风刮入水中淹死。大量的塑料大棚被卷走,辣椒、甜菜、胡麻、棉花、西瓜幼苗被打坏,部分小麦、玉米被沙压埋。一些房屋、乡村学校的围墙被刮倒并引起火灾。城内有的楼房凉台封闭物被刮掉,楼下紧急避风的人被砸伤。近数万棵树木被刮倒,有的连根拔起,有的被拦腰折断;近万亩果树花果被吹掉。全县绝大部分通讯线路一度中断,400余根电杆和广播线杆被刮倒。
    根据16市县统计,受灾人口150万,死亡45人,受伤10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3万亩,果园成灾5.26万亩;死亡羊只、牲畜2.3万只(头);倒塌、烧毁房屋1200间;毁坏温棚2500间;毁坏树木8.13万棵;损坏电杆和广播线杆1221根;直接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因灾死亡人数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次,瞬间损失如此惨重是仅有的一次。
   
    几点启示
    (一)黑风是环境恶化的警钟
    在国务院召集的汇报会上与会同志通过甘肃同志偶然中拍到的录相,第一次直观地看到了黑风的整体形态,也比较全面地知道了黑风的成因。成因之一是天气形势背景,这就是来自西伯利亚的较强冷空气和青海湖热低压共同影响,造成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其二是地面状况,由特定的天气条件和特定的地面状况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黑风。1993年5月5日黑风的形成正是由于4月中旬以来甘肃无降水,宁夏及周边地区也连续2年大旱,土壤水分因蒸发量大而显著降低,使沙土表层疏松。因此,当产生剧烈的中小天气尺度系统时疏松的沙土极易为强风所裹挟。简言之,强风+沙尘=黑风。强风是人力所不能影响的,但多方的调查分析结果,多年来西部地区原有沙漠和农业区之间的过渡被大量开垦,固沙植被和地表结构破坏,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沙暴天气的形成。鉴于它的危害惨重,影响深远,自这次灾害以后在我国的救灾统计中特大沙尘暴被新列为一个独立的灾种。
    就宁夏的实地调查中反映,70岁左右的老人们也没有经过这么强的黑风,在有文字记载的资料中也仅是第一次。在这次黑风的肆虐过程中,贺兰山南北两端的中卫及银北地区灾害较重,被贺兰山呵护的宁夏平原中部较轻。地处重灾区中卫县的沙坡头铁路防护林体系经受住了黑风的考验,铁路畅通无阻,但越过黄河略有削弱的狂风一遇毛乌素沙漠和沙化严重的盐池草原地表一拍即合,一触即发,受灾程度反而重于宁夏平原中部。45条人命、108人受伤,近亿元的财产瞬间消失,在宁夏人的心头上重重敲了一锤,瞠目震惊而剧痛难平。
    多年来人们虽然在努力防止沙化中取得了不少的治沙经验和成绩,但只是局部的改善、总体上并没改变“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构成这次黑风成因的环境恶化对宁夏人敲响了警钟,以往的治沙速度、力度都未能阻止黑风的发生,如果不能调整治理的方针、力度,宁夏平原终会逐步萎缩,毁于一旦,黑风即是前奏。
    (二)知识就是生命,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减灾意识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这次黑风——特大沙尘暴固然多年不遇,“猝不及防”。但是具有防风经验的甘肃民勤县的群众,在大风来时采取趴地抓住牢固物、黑风过后再爬起来的办法,在同样的灾害条件下,全县无一人伤亡。民勤人之所以能不分男女老幼,临危不乱从容相对,以简单动作化险为夷,决非一夕之功。这是民勤人代代相传互教互嘱的普通知识,在灾害面前这种知识就是生命啊!因此深入研究灾害规律,经常地向群众宣传贯输防灾知识,提高减灾意识并使其化为民风民俗,实在是政府和社会民间迫在眉捷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因此,在提高国民科技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灾害意识、防灾减灾意识与防灾知识的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灾害管理势在加强,并做到在大范围内的联防与科研投入。
    5月5日8时强冷高压进入新疆北部,乌鲁木齐和玉门之闯气压梯度增大,冷锋以每小时50—60公里速度东移,14时到酒泉,15时42分到金昌生成黑风,风力12级,****风力每34米/秒,沙壁高近千米,自西向东在甘肃横行5小时左右而后达中卫。虽有时间机遇减轻灾害,然而甘宁之间没有联防措施,没有预警系统。因此,根据灾害规律,在灾害相关的地域内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开展灾害联防联治势在必行。
    对这次沙尘暴天气,国家气象中心在5月3日到5日的天气公报中心“大范围的大风天气过程”做了预报,甘肃省气象台4月30日做了5—6—7级大风预报,5月5日11时又做了****风力7级的订正预报,并向省委、政府和相关单位做了详细汇报。宁夏气象台5月5日下午发布了大风降温警报,并在给宁夏党委和政府的报告中说5日夜有沙尘暴天气,自治区政府又以特急传真发至各市县政府,各地县气象台站5日中午分别提前1一3小时做出了大风沙尘暴天气的补充订正预报。预报对减轻灾害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不无遗憾。其一是对大风预报多,对黑风预报微,也就是对高空情况明,对地面情况暗,而且风力级数预报低。宁夏预报虽提到了沙尘暴,但留给群众的时间太短,加上通讯传输工具不力,群众思想麻痹,防灾知识、经验缺乏,临灾慌乱,致使损失惨重。
    对黑风的研究,欧美始于本世纪30年代,而我国至灾害发生之时尚无专门研究机构。因此,黑风暴的大范围联防组织协调以及专项研究投入,亦是防抗黑风灾害必不可少的一环。
    1993年5月5日黑风(特大沙尘暴)已过去了6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对沙尘暴的专项研究已深入展开,各地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了,环境治理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生态恢复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更可喜的是,迄今从政府到群众,环境保护观念有了很大的增强,环境与灾害的关系已不像过去那样熟视无睹,然而从总体上仍没达到人进沙退的局面。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下****的决心,用几代人的精力,争取在下个世纪,在总体上造成“人进沙退”的局面,****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的损失,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以聪明、智慧、不可战胜的形象,自立于世界文明民族之林。

 

2010-3-22 15:50:58
沙尘已经吹到厦门了,可以想象环境恶化的严重性!!!!!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