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日月潭→日月谈→日月弹(聊天版 Chatting) → “看不见的手”
查看完整版本:“看不见的手”
2010-3-29 21:37:00

    理解“看不见的手” 
    正常情况下,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亚当·斯密的后继者们以均衡理论的形式完成了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精确分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是小规模的,一切企业由企业主经营,单独的生产者对产品的市场价格不发生影响,消费者用货币作为“选票”,决定着产量和质量。生产者追求利润****化,消费者追求效用****化。价格自由地反映供求的变化,其功能一是配置稀缺资源,二是分配商品和劳务。通过看不见的手,企业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由竞争的劳动力供给决定的工资,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供给自动地创造需求,储蓄与投资保持平衡。通过自由竞争,整个经济体系达到一般均衡,在处理国际经济关系时,遵循自由放任原则。政府不对外贸进行管制。“看不见的手”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现实。

  看不见的手,揭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一个悖论。认为在每个参与者追求他或她的私利的过程中,市场体系会给所有参与者带来利益,就好象有一只吉祥慈善的看不见的手,在指导着整个经济过程。

    “看不见的手”案例分析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引进了几百条冰箱和彩电生产线,政府计划部门惊呼:“重复引进,浪费资源”,并连下数道“金牌”加以制止。然而到下面没人买账,冰箱彩电发展势如破竹。“看不见的手”起了巨大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兼并重组淘汰,中国成了世界冰箱彩电出口大国。高度垄断、严密呵护的汽车行业至今仍是国家****的保护对象,50岁了还是“幼稚产业”。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山西某国有纺织厂在全国纺织行业连年不景气情况下,生产经营蒸蒸日上,当记者问厂长有什么诀窍时,他说:“您是想听实话还是官话?”“当然是实话。”“实话就是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上级领导一年到头也不来一趟,没法指导厂里工作。”这则故事是说少了行政干预,“看不见的手”照样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

  “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到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了,首先从美国开始,股市崩盘、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人们一夜之间突然发现“看不见的手”把经济搅得一塌糊涂。于是,这时又出现一只“看得见的手”,也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什么时候须用“看不见的手”,什么时候用“看得见的手”,“看得见的手”管什么,怎样管?的确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研究课题。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

    1776年,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提出了“劳动价值论”,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开创了经济学的新时代,使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有了比较完整、科学的体系,“经济学第一次被公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济人:自利和理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人和社会人。首先是经济人,资本家追求利润,工人追求工资,地主追求地租;同时又是社会人,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还追求社会地位、社会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政治人。)亚当斯密是第一位充分了解并深刻论述市场运行机制作用的经济学家。主张完全自由地从事经济活动,自由地经营工商业,自由竞争,自由地发展国内和国际贸易,扫除经济上的一切障碍,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制度。政府的职责仅仅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安宁,投资于某些纯属共同利益的事业,别的什么都不必干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原理:自利——理性——利己而不损人——社会利益的实现——自由放任。被认为是斯密****的历史功绩。经济政策上的斗争,历来是“政府干预”和“自由放任”的斗争,斯密的自由放任主张一直是经济自由主义的最有力的武器。

    这种自由经济理论不仅为其追随者所推崇,而且很快被社会所普遍接受,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18世纪的后25年,自由竞争的各种制度日臻完善,迎来了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亚当斯密的旗帜就是市场经济的象征,它开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自由主义的新时代。

    亚当斯密的理论顺应时代的需要,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紧密结合当时的实际,使他享有崇高的声望,备受资产阶级社会的欢迎和尊重。有一次亚当斯密去参加一个政治家的聚会,一进门大家都起立欢迎,站着不动,亚当斯密请他们坐下,首相皮特说:“不,你坐下来,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200多年过去了,书中的许多理论至今仍被西方经济学奉为经典。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经济学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称市场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着市场上无数个寻求“自利”的经济个体的行为,并因此推动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看不见的手”这一说法从此被广为流传。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说的是,竞争性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够自动达到帕累托效率。看不见的手说的是,虽然人们互不相识并且没有为对方着想,每个人只是把自己所拥有的资源****限度地利用好,那么通过市场分工和交换的结果确是全社会的人都得到了好处。人们一般认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对看不见的手原理的严谨的且正规化的表述。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详细描述是:首先我们全社会的资源都会****限度地被利用,否则,那些没有效率的个体就会由于市场竞争而被淘汰。这样,全社会就会在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者叫生产前沿面上进行生产。但是,我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呢?这取决于我们需要什么。很明显,我们需要什么,就会通过我们的货币选票把我们的意图通过市场价格表露出来,这样,企业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就对我们需要什么、需要多少清楚地观察到了。于是,企业就可以根据生产要素市场上的要素价格信号来进行利润****化决策了。这样,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企业仅凭市场价格信号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的决策。

    企业是我们生产要素通过一定的契约组合起来的,因而将会按照自己的边际贡献的大小获得自己的分配份额,即越是富有的人,他们将会通过自己拥有的资本和土地获得越来越多的财富分配份额;越是有才华的人,他们将会通过自己的知识财富获得自己的分配份额;那些既没有财富也没有才华的人,只要他们勤奋工作,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自己的工资回报(多劳多得)。而且,人们将会根据自己的才能,去从事最适合自己才干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才华等得到施展,才能得到更多的汇报。那些企业主,也正需要这些有特殊才干的人,因为只有这类人的边际贡献是****的。这正是亚当·斯密的分工原理。

    每个人获得自己的分配份额之后,他们所分配得到的东西,也许不是他们每个人自己所喜爱的东西。但他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自己最喜爱的东西。于是,虽然社会财富没有变化,但通过交换,我们的满意程度却不同程度地提高了。

    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人们各得其所,社会财富量不断提高。这也恰恰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机制。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亚当·斯密的地位早已有定论。身为近代经济学的创始人与集大成者,他综合了很多前人的观点,并且结合自己的创见形成了较为成熟完整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奠基人,对后世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亚当·斯密经常借人体与社会的类比来说明,自然秩序存在于社会历史领域并且发挥着作用。他指出,人经常会生病,可是在人身上好像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可以让身体恢复健康。与人的身体一样,社会内部也存在一种力量,保证与调节社会的运转。对于这种社会内在的调节力量,他经常以“自然”这个字眼来表述个人的利害关系和情欲。亚当·斯密表示,自然会让他们将资本投在一般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不过,如果因为这种自然的倾向,他们将过多资本投在这些用途,那么这些用途利润的降低,与其他各用途利润的提高,马上会让他们改变这种错误的分配。不用法律干涉,个人的利害关系与情欲自然会引导人们将社会的资本尽量按最适合于整个社会利害关系的比例分配到国内所有不同的用途。

    亚当·斯密将自然规律与自然秩序当做首位的东西,并指出,在社会领域,尽管自然秩序高于人的理性,可是它又必须通过个体经济人的理性才能得以实现。从自然秩序出发,全社会有一种自然且合理的分工秩序。所以,任何一个个体的人都在这样一个整体的自然秩序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发挥独特的作用。只要每个个体都尽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来追求自身财富的****化,整个自然秩序也就势必随着水涨船高而达到整体最优。这就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原理。

    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分工和交换学说。他指出,分工是提高生产力、发展与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因素。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上****的增进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成就、技巧与判断力,好像都是分工的结果。在他看来,分工是从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这是其优越性之所在;它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这是其缺点之所在。亚当·斯密只看到分工促进了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但是却忽视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分工的发展。

    亚当·斯密首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劳动价值论,这是其理论体系的基础与核心部分。亚当·斯密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每年的劳动,原本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所有生活必需品与便利品的来源。从劳动的一般抽象意义上来讲,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这让他更为便利地对生产劳动部门和非生产劳动部门进行了划分,也为劳动价值论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另外,在政治经济学史上,亚当·斯密还首次区分了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并指出两者是不一致的。在他看来,后者是特定物品的效用,前者却是指因为占有某物而具有的对别的商品的购买力。物品交换价值的大小和它的使用价值没有关系。交换价值并非由使用价值而是由劳动决定的。衡量任何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任何部门的劳动都会创造价值。

2010-3-29 21:41:44

“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亚当•斯密(Adam Smith)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由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虽然斯密在他的著作中从这种意义使用“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只有三次——一次是在《道德情操论》中,一次是他谈到早期宗教思想时,他幽默地写到希腊神话中朱庇特“这只看不见的手”。一次是在《国富论》中,但是这个隐喻所表达的思想是渗透在他的全部社会和道德理论之中的。的确,正是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使得斯密能够建立一种将经济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制度开创性的综合理论。说看不见的手使得理论的社会科学本身成为可能,并不是什么夸张。

市场会以它内在的机制维持其健康的运行。其中主要依据的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 经济人理性原则,以及由经济人理性原则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些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 冥冥之中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而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看不见的手 英语为:invisible hand。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应由政府干预,而应由整个社会需求进行选择。这种社会需求被认为是调节市场的“看不见的手”。

2010-3-29 21:49:34

看的见的手指的是宏观调控。
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规律。

“看的见的手”(市场)和“看不见的手”(政府),两种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目前主流国家都是同时采取两种方式来配置社会资源。自由经济学家希望通过看的见的手,即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这个看得见的手扮演好看门人的角色叫行了。事实证明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有它高效的一面,也有时市场失灵的一面。资本主义危机就是使市场失灵的表现。所以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痛定思痛,也通过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比如罗斯福新政。所以现在的资本主义危机周期越来越长,破坏力也越来越小。两者指的都是如何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