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厦门中小学吉他教育(Guitar Education) → 给琴童家长的7个建议
查看完整版本:给琴童家长的7个建议
2010-4-21 22:12:26

给琴童家长的7个建议

摘自《妈咪宝贝》

现在,很多四五岁的孩子已经走上了学琴之路。很多琴童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迷茫和困惑,刚开始学琴时,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可没几个月就烦了,我们该怎么引导呢?怎样才能让孩子学琴的兴趣稳定,长期坚持呢?

建议1:放平心态,切勿急于求成

家长要明确让孩子学琴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学琴陶冶性情、增加艺术修养、多点生活情趣呢?还是想让孩子走专业道路,长大后成为演奏家呢?不管出于哪种目的,家长都不要急于求成。不少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初就问老师:“我们家孩子什么时候能参加器乐比赛呀?学一年能考出三级或五级吗?我同事家那孩子刚学8个月就要考三级了------”在这样的压力下,琴童能不厌烦学琴吗?

父母不要让自已的虚荣心过多地掺杂到孩子学琴中去.考级只是一把衡量琴童学琴进展的尺子,时间长了可以拿出来量一下,天天围着标尺转,难免要犯拔苗助长的错。父母过高的期望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建议2:打好基础,循序渐进

不管学什么乐器,其学习进度和内容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有很多琴童在父母功利和攀比心态的引导下,以考级教材为主,天天为了考级而练琴,练习内容以规定的音阶、练习曲、复调、大型乐曲为主。不管是手指的技术性,还是曲子的音乐性都是畸形发展,知识结构不系统、不完整、遇到的就学一下,没遇到的就成为盲点。这样的琴童是得不到长足发展的!刚开始学琴应以打好基础为主,等到琴童的手指条件和综合素养达到相应的程度,自然就会出成绩。

建议3:兴趣“跌停板”,励志很关键

事实证明,学琴之初,很多琴童的兴趣都是呈波浪型的,有巅峰期有低谷期。当孩子遇到喜欢的曲子、技术难度又适合时,就会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地练琴,且陶醉其中,当孩子遇到“不好听”的或是技术要求超出能力所及的曲子时,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专心练琴,甚至退缩。孩子正处在天真活泼、不谙世事的时期,在心智、兴趣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父母的思想观念对孩子的早期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此时,家长不要陪着孩子唉声叹气或轻言放弃,而要及时鼓励,讲一些知名音乐家小时候的励志故事给孩子听,和孩子一起多听或看示范演奏,找找弹不好的原因,把难点化整为零,一天解决一个,相信琴童很快就能走出兴趣低谷。

建议4:规律化练琴,什么都不耽搁

有不少这样的琴童:悟性很好、接受速度很快,可下次回课时,却只能勉强弹完,完全不得要领。原来,这类琴童练琴时间很随意,放学回家后先玩再吃饭、写作业,临睡时才想起来还没练琴,匆忙弹一会儿就算完成任务了;或者迫于父母压力,回家后先练琴,但练琴时想着玩,玩的时候又觉得琴还没练好!这种乱而无序的练琴方法往往会出现练琴时间也不少,但总是事倍功半。

父母应当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把自由玩耍、做作业、练琴的时间划分并固定下来。每天练琴的时间固定后,轻易不变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孩子会觉得练琴是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偶尔不练琴反而会觉得少点什么。长期坚持,兴趣就会变成习惯,而当习惯成自然时,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孩子玩的时候就尽情地放松、学习和练琴的时候也能专心的学、投入地练,做一个学习、练琴、玩耍三不误的琴童。

建议5:营造良好的学琴环境

环境造就人,这已是一个争的事实。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一些家长忙于生意或事业,即便在家也是电话不停、朋友不断,对孩子只有一句:“快去练琴”,在这种得不到切实的重视,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琴童是无法安心、投入地练琴的,弹出来曲子也是急急忙忙、毛毛燥燥、毫无乐感可言。

家长热爱音乐,才能感染孩子。学琴之初,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学,这样不仅能和孩子一起学习基本的弹奏常识和乐理知识,还能给予孩子帮助。孩子弹错,家长也能听出点门道来。平时,可一起搜集并欣赏一些易懂的或目前正在弹奏的曲子,增加亲子之间的共同语言。

建议6:该放手时就放手

有这样的一个小琴童:视唱谱子时,必须妈妈带上一起唱。练琴时,遇到不认识的音符就向妈妈招手:“妈妈,这个音符唱什么来着?”这种过并依赖的琴童,总有一天会像一台缺油的机器在漫漫的学琴路上戛然而止。所以,在学琴之初,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自已能做的,决不代替。先从小事做起,打开琴盖、放乐谱、擦拭乐器等都要孩子自已做。视唱曲子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已唱,遇到不认只的音符,可找出大谱表让孩子从学过的最简单的音符开始,自已说出音符的唱名,这样记忆才深刻。尽量让孩子自已练琴,即便在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家长也不要总是打断他,这样孩子很容易分心,等到他弹完一遍,再指出错误并单独练习效果会更好。

在听到孩子弹出的曲子风格和自已的理解有所差异时,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改正”,要尊重孩子自已的想法,不要让家长的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当孩子弹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时,还要做他忠实的粉丝,给予表扬和支持,这样会让孩子从成就感中体会练琴的乐趣。

建议7:给琴童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

举办家庭音乐会是给琴童搭建交流平台的好方法。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学琴时间不长,弹不出像样的“大曲子”参加音乐会,会没“面子”。这种想法是成人化的、有失偏颇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心。在孩子学琴的一段时间后,让他们多结交琴友,互相交流学琴心得很有用。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蒙头练琴,而成为“井底之蛙”。

举办家庭音乐会时,可以先找一些和自家孩子琴龄相同、水平相当的琴童一起表演,让琴童们在观众的掌声中获得自豪感,并形成竞争、交流的氛围。再找几位水平在自家孩子之上的大琴童来客串表演,让小琴童在观摩学习、欣赏的同时,能看到自已的未来,这样更容易激发出孩子学琴的兴趣和练琴的动力。

2010-4-21 22:13:48

孩子学琴家长首先要做到哪些?

 

   陪孩子学习乐器以及各类艺术是父母最喜欢亲力亲为的事情。每当一开始看到孩子演奏一首似调非调的乐曲、画出一副揣摩不透的图画、挥打一套啼笑皆非的拳时,我们拾到的是一份快慰,一份欢喜,就像孩子出生时的第一声哭泣。可是,凡事成功要讲究个方法,有其一定的规律。初学乐器的儿童大多在四至六岁期间,可说是四岁不早,六岁不晚,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兴趣培养,负责的说,也要在12岁之前就开始了。

 

   孩子喜不喜欢学这门乐器这个问题很关键。我们年轻的家长负有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在您的孩子刚刚出生的那刻起,就去用心观察孩子每一天的成长,发现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孩子的兴奋点是什么?能够找到这个点,孩子的启蒙教育就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如果说,我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你就要扪心自问:我们哪点做的还不够?

 

    一开始学习乐器,孩子遇到的是枯燥的单音音符的敲击,一弓一个音符的拉来拉去,尤其初学小提琴的发音简直是如同杀鸡一般难听。孩子很快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会选择放弃而换个乐器学。这时我们要安慰孩子不要灰心,告诉孩子这仅仅是一个暂短的过程,就像他们从吃奶、学习走路到现在长大一样,鼓励孩子继续下去。坚持是一种品质,坚持的过程对孩子是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人格、性格、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在渐次展开。请切记:不要认为孩子小,涉及不到这么严肃的问题。恰恰这个07岁年龄段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培养时期,是黄金时期,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道理深刻。

 

  我从来就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音乐,一同理解音乐,一同谈论音乐,一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我听过有些家长说:“我没有兴趣,我没有时间,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我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条件,成不成才就是他自己的运气了。”我想,这些都是不太充分的理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个榜样,更是亲密的朋友,你要与孩子同步学习,一起去见证孩子的成长。

 

   049月,我到美国看望正在留学柯蒂斯音乐学院的儿子时,发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学习格外刻苦,就采访了他们,并出了一本书名为《音乐圣殿中国学子》,其中他们都讲到了童年时期的学习状况,几乎人人都有偷懒啊、淘气啊、不听话的故事,有的是一边拉琴一边看卡通书或看电视;有的故意把表调快;有的故意把琴弦松掉、把哨片弄坏等等。可是,人人又都有一段超越常人艰苦学琴的经历。小提琴学生袁泉从小学琴时,寒暑假到爸爸的化工厂仓库里拉琴,夏天蚊子咬,冬天没暖气也要练琴,爸爸下班后,他还要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上听音乐。我们都熟悉的著名钢琴家孔祥东也是柯蒂斯毕业的学生,我有幸专访了他。他的童年是从纸画的钢琴上开始学习,妈妈为给他买一架旧钢琴,一家人为了还债,竟吃了一年的萝卜干咸菜,幼小的弟弟因营养不足而染上肝炎,他说至今都很对不起弟弟。被采访的全部同学都说了同样的心声:

 

我已经将音乐视为我的生命,因为她已经融于我的血液之中。

 

没有父母对我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你看,父母的参与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的重要,他们不会忘记我们的付出,我们对他们的呵护。让孩子在享受快乐和克服困难中学习音乐也学习做人,掌握技巧也培育品格,这才是我们引领孩子学习的真正目的。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