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音乐岛-鼓浪听涛(闲聊音乐 Musical Chatting) → 坚毅的格鲁克
查看完整版本:坚毅的格鲁克
2010-5-5 8:58:24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诞生于波西米亚边境附近的魏登旺,父亲是奥地利王子的森林管理员。童年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健壮的体魄。12岁开始学音乐,他的音乐天赋受到了梅尔齐的青睐,很快他就成为格鲁克实际上的保护人。18岁格鲁克后在布拉格、维也纳、米兰等地学习。

一、坚毅的性格
格鲁克一生战斗在歌剧艺术改革的最前线,虽屡遭挫折,仍然不畏强暴,与保守派势不两立,其毅力是惊人的。这与他童年时代的经历是密切相关的。格鲁克的童年生活十分艰难,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尽全力帮助父亲经营林场。那时,格鲁克经常在树林中赤脚奔跑,而且不论冬夏,风雨无阻,这一切塑造了他强健的体魄和无比坚强的个性。

二、多面手
格鲁克曾经仅用盛满了水的玻璃石英杯,举行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奏会。这一魔术般的表演令在场观众叹为观止,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格鲁克不但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而且擅长管风琴、羽管键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等乐器,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演奏家,同时颇具指挥才能。格鲁克的惊人才能不仅表现在音乐方面,他还懂希腊文和拉丁文,后来成为了一名金刚石商人。师从意大利音乐家萨马蒂尼。

格鲁克共写过48部歌剧,其中大部分虽然仍以希腊、罗马故事为题材,但他对这些题材的处理,主要着眼于人物形象塑造,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高尚情操和品德。这些作品内蕴的英雄性激情受到了处于大革命前夕的法国民众的欢迎。
1、格鲁克的改革遵循着“一切艺术作品应具有的质朴。真实和自然的伟大原则”,避免为了炫耀高难度的技巧而损害作品的明朗清晰,对歌唱家滥用技巧的现状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措施。
2、确立了序曲在歌剧中导入剧情的功能,使听众预先知道了即将在他们面前展示的剧情实质。
3、管弦乐队也可以表达情感,并非只是歌手的陪衬。
4、减少了换景的次数,以使戏剧顺畅进行,合唱成了主要的角色,就像古代戏剧中那样。


格鲁克创作的作品,许多体现了他的改革思想原则,尽管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但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伟大的歌剧改革者的音乐历史地位,他的歌剧改革所产生的影响,一直波及到19世纪,即使是他的对手都对他表现出院很大的敬意,并在相当的程度上传承了他的衣钵。

2010-5-7 22:39:39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格鲁克
Christoph Willibald Ritter von Gluck
国别 德国
出生日期 1714年7月2日
出生地 艾拉斯巴赫
逝世日期 1787年11月15日
逝世地 维也纳
擅长类型 歌剧

师从 萨马丁尼
克里斯托夫·维利巴尔德·里特·冯·格鲁克(德语:Christoph Willibald Ritter von Gluck,1714年7月2日-1787年11月5日),德国作曲家。在布拉格学习音乐,后去意大利学习歌剧创作,毕业后去英国旅行。1750年结婚后定居维也纳,四年后任宫廷歌剧院的乐队指挥,并创作了大量的意大利田园剧和法国喜歌剧,1762年,他在《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尝试改革,创立了一种新的意大利歌剧风格。其一生创作了一百余部歌剧,但当中很多已经遗失。作曲家在巴黎写的最后一部法语歌剧首演失败后回到维也纳,在那里逝世。

格鲁克的改革

格鲁克在融合了抒情悲剧因素的《奥菲欧与优丽狄茜》中对歌剧进行了改革,他针对当时所流行的正歌剧形式中的弊端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他主张音乐应该克尽其以表情服务诗歌之职,也就是音乐为戏剧服务,简化音乐及情节,摒弃传统的炫技要求,提倡自然纯朴的表现。他强调歌剧要有深刻的内容,追求戏剧的真实性,并把原由古钢琴伴奏的宣叙调改为用管弦乐伴奏,以此缩短了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的差距。

可是他的这些改革并没有被人们所认可,歌剧上演后,人们较多关注的却是脚本作家Calzabigi,人们拿他和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和英国人莎士比亚比较。但无庸置疑的是,正是格鲁克的改革奠基了现代歌剧的基础。他的这种风格并没有直接被后来的作曲家沿用,但影响了无数人,伯辽兹曾写文章论述他的“改革”歌剧,瓦格纳则上演过他的《伊菲姬尼在奥里德》的修订本。由于不被接受,所以格鲁克创作了三部“改革”歌剧后又回到了传统的老路上。三部中的另外两部是:《阿尔切斯特》(1767年)和《帕里德与艾莱娜》(1770年)。 奥菲欧与尤丽狄茜(Orfeo ed Euridice)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