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音乐岛-鼓浪听涛(闲聊音乐 Musical Chatting) → “现代管弦乐学之父”柏辽兹
查看完整版本:“现代管弦乐学之父”柏辽兹
2010-5-7 22:42:37

法国杰出的作曲家。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小镇的医生家中,自幼酷爱音乐,但家庭却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医生,最后终以与家庭脱离关系为代价选择了音乐道路,后来毕业于巴黎音乐学院。年轻时是个富于小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曾写过《希腊革命》大合唱。法国七月革命时走上巴黎街头高歌《马赛曲》,后又把该曲改编为大型管弦乐队与二重合唱的乐曲。同年,《幻想交响曲》的创作使他名声大振。还写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独唱、合唱与乐队)、《哈罗德在意大利》(中提琴与乐队)、《罗马狂欢节》(乐队序曲)、《安魂曲》(乐队与合唱)、《本维努托·切里尼》(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传奇剧)等很多作品。但他的一生在贫困饥寒中度过,老年时又不幸丧妻丧子,终于悲惨地病逝于巴黎。柏辽兹创作时力求创新,除采用“固定乐思”的手段外,还以新颖、明澈的配器效果和戏剧化的处理来丰富交响乐的表现力,是著名的浪漫主义大师,所著《配器法》一书已成为音乐技术理论的经典文献之一。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

一、《幻想交响曲》背后的传奇故事
1827至1828年间,英国的肯勃尔剧团来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演出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奥赛罗》等剧。扮演奥菲丽雅、朱丽叶、科黛丽雅、黛丝德蒙娜等角色的,是27岁的爱尔兰女演员史密森。当时24岁的柏辽兹看了这些戏的演出感触很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莎士比亚对他“有如一阵雷击”,而美丽的史密森对他也同样是一阵雷击。但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史密森没有接受他的爱,她爽快地告诉他:“没有比这更不可能的了。”1830年一月至四月,柏辽兹在爱情的痛苦和思念中写了一部自传性的作品——《幻想交响曲》,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一个艺术家,实际上就是他自己。那时,英国作家德昆西(1785—1859)的《一个吸鸦片者的自白》的法译本正在法国出版。柏辽兹受了这部作品的影响,把交响曲中的主人公,幻想成一个因失恋而企图自杀的青年,他吞服了鸦片,但因剂量不足,没有致死,只是使他在昏迷状态中,看到了光怪陆离的景象。他自信谋杀了自己的爱人,因而被处死刑。最后,他梦见在地府里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并参加了女巫的安息日夜会,一幕幻景,在群魔乱舞中结束。这部交响曲中有一个代表爱人的热情洋溢的主题,贯穿于全曲之中,柏辽兹称它为“固定观念”,是从1828年为考罗马奖作的康塔塔《埃尔米尼》(取材于塔索的《耶路撒冷的得救》)中借用来的。第四乐章的进行曲主题,则取自1827年未完成的歌剧《秘密法庭的审判官》。末乐章的轮舞,是从动笔后决定废弃的《浮士德芭蕾舞》中移用过来的。1830年柏辽兹写给朋友的信中,详细叙述了《幻想交响曲》的标题内容。其中关于第五乐章,原来有一段意气用事的话:“她也居然现身于女巫们的夜会,来参加为她而死的人葬礼,简直连一个淫贱的娼妓也不如。”这一年12月,《幻想交响曲》在巴黎初次演出,李斯特出席聆听,节目单上的上述几句话赫然在目。1832年冬,史密森的剧团又到了巴黎演出。柏辽兹向她热烈的求爱,终于获得了成功。同年12月,经过修订的《幻想交响曲》第一次在巴黎演出,史密森到场聆听,这时柏辽兹已经和她订了婚,“娼妓不如”的话,自然非从节目单上取消不可了。1833年10月,柏辽兹和史密森在巴黎英国大使馆里举行了婚礼。

二、匈牙利独立运动的赞歌
匈牙利的《拉科奇进行曲》,是近代音乐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的一首军队进行曲。这首进行曲相传是十八世纪初叶匈牙利民族独立运动领袖拉科奇(1676-1735)的士兵创作的,作者已经佚名;也有人认为它是匈牙利的吉普赛小提琴家比哈里(1764—1827)在1809年前后,为出发抗击拿破仑的佩斯军团写的。其实比哈里所做的只是予以加工、使它定型,它的产生要比这早得多。从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拉科奇进行曲》是匈牙利独立运动的战歌。这是一首生气蓬勃、热情洋溢,而又有鲜明民族色彩的进行曲,它为世人所熟知的匈牙利士兵舞曲奠定了音乐基础。匈牙利歌剧创始人艾克尔(1810—1893)曾把它改编为钢琴曲。我们在匈牙利电影《艾克尔传》中,可以看到他在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这个曲子时,受到李斯特赞赏的情景。但现在流传得最广的,则是李斯特和柏辽兹的改编曲。李斯特根据《拉科奇进行曲》写了第十五首《匈牙利狂想曲》,并把这首进行曲改编为管弦乐曲和钢琴二重奏。柏辽兹1846年访问布达佩斯时,从艾克尔那里知道了《拉科奇进行曲》,并就地写出了管弦乐谱,他在回忆录中谈到在匈牙利初次演出他改编的《拉科奇进行曲》的情况说:“在以旋律开头几小节的节奏为基础的小号乐句之后,主题出现了,你会记得,是在弦乐器的拨弦伴奏下,由长笛和单簧管轻轻奏出的。听众屏息倾听着这个料想不到的呈示部。但在一段长大的‘渐强’以后,……乐队掀起了惊涛骇浪,并发出了延宕已久的 ff(强音)时,前所未闻的喊叫和跺脚声震动了全场。全体听众如醉如狂,火热的情绪凝集成一片爆炸声,这使我恐惧得浑身发抖。我感到自己的头发根根竖立。”那时正是匈牙利民族运动高涨的年代,匈牙利人是作为一首革命的战歌来接受它的。这次演出使柏辽兹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决定把这首匈牙利进行曲放进他的剧曲《浮士德的沉沦》中,并不惜改变情节,让浮士德来到匈牙利。这部剧曲第一部分的场景,改成了匈牙利平原。第二场开始时,军队在行进,浮士德唱道:但是,田野里闪耀着战斗的光芒,啊,多瑙河的儿子们准备奔赴疆场。显得何等自豪和快乐,他们把铠甲穿上;眼睛里爆发出火花,胜利的歌声在他们的心里震动。只有我还是这么冷静,对光荣事业的无动于衷。于是乐队奏起了今天音乐会中为听众听熟知的《拉科奇进行曲》。柏辽兹为了迁就这首进行曲,把主人公带到匈牙利,这受到一个德国著名批评家和其他许多人的严厉责难,他为此在总谱的序言中作了辩解:“许多人责问作者为什么要把主人公带到匈牙利。回答很简单,他只是为了要引用一首匈牙利主题乐曲。这是他可以毫不迟疑地公开承认的;如果有别的音乐主题促使他这样做的话,他也可以把他带到别的任何地方去。歌德自己在《浮士德》的第二部中,不是也把他的主人公带到斯巴达的墨涅拉斯宫吗?”

三、与钢琴无缘的配器大师
在众多的作曲家中,很少有不会弹钢琴的,其中还有不少人本来就是钢琴家。但柏辽兹与众不同,他学过长笛和吉它,而且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可就是不通钢琴。他认为,只有二流作曲家才依赖钢琴作曲。柏辽兹一生的作品不少,但的确找不到一首与钢琴有关的曲子,如钢琴独奏曲、协奏曲或重奏曲等等。有趣的是,不通钢琴不但没有影响他作曲,而且柏辽兹本人竟是举世公认的“配器大师”。有一本名垂乐史的著作——配器法,正是柏辽兹的手笔。很多前人的钢琴曲,一经他手就变为气势宏大、各声部和谐的管弦乐曲,而且为原曲增色不少。其中以柏辽兹改编的《邀舞》(韦伯原作)为这一类音乐的代表。

2010-5-7 22:46:57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HectorLouisBerlioz(1803-1869)法国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03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柯特·圣·安得烈,1869年3月8日在巴黎逝世。 个人经历 小时家住乡下,农村的生活给他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他自幼并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只是喜爱吹笛子和弹奏六弦琴。柏辽兹最早接触的是教堂音乐,他不信神,但教堂音乐那种宏伟的气派和极其深厚的表情力量深深地打动了听众。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


    关于柏辽兹的个人评价
  柏辽兹身上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性衰颓时期的精神面貌,但这并不占主导地位。柏辽兹作品的主导方面是他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和对革命的炽热感情。
  当然,对柏辽兹来说,理想和生活的前途毕竟是渺茫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怀疑、愤慨以及对黑暗的揭露和讽刺。柏辽兹是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浪漫派作曲家和优秀的指挥家之一,他在评论工作中也显露出卓越的才华。但是,柏辽兹的一生是在物质生活困难和精神上极为悲惨中度过的。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没有哪位音乐家的命运比柏辽兹更为悲惨了!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残酷地摧残着柏辽兹以及他的艺术创作。他不得不进行一种艰苦的生存斗争,他必须亲自筹划自己的音乐会而进行商务谈判,他必须为报纸副刊写杂文和评论文章来补充他微薄的、不定时的收入,他须忍受逼人最甚的金钱的苦痛。柏辽兹说:“有一天夜里,我在梦中听到一首交响乐……当我 第二天早晨醒来,我还记得它的第一主题……我很想把它记录下来,但我一考虑:如果我把这个主题写下来,它会使我激动地要把整个交响乐作完,那么,我就无空再写什么副刊杂文了,我的收入就会减少,……而且写完之后,我就得找人抄写这首交响乐的乐谱,这样我将会负上1200法郎的债……我还会举行一次音乐会演出,它的收入不够开销的一半,……那么,我将丧失掉我根本没有的、无法筹措我可怜的病妻必要的东西以及儿子的膳食费和我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因而我克服了它的诱惑,我一再强迫自己将它忘掉,……第二天早上,对于这首交响乐的记忆就让它永远地消失了。
  “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在法国比任何其它地 方都更为尖锐,艺术家的困苦和孤寂也更加悲惨!有一次,柏辽兹曾这样写过:“我感到我要大叫,为了拯救自己而大叫,…… 哦,残酷的病(我把这种病叫做道德的、神经的、虚构的、一切人们都可能有的孤立病)总有一天它少不了要把我弄死。……” 柏辽兹深刻地感到一个事实,如果说梅特涅反动政权在奥地利将舒伯特(Schubert)禁锢在一幅冬天严酷的图景里,那么柏辽兹的外界在他心目中就好象是一个住满魔鬼的地狱。
  柏辽兹曾有一度怀疑过他对革命的信仰,并丧失了赢得这场斗争的信心,他和革命人民的关系疏远了,过分沉溺于宗教信仰中去寻找出路。然而柏辽兹在本质上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尽管他此时已不再表现斗争的欢乐与胜利的信心,但他没有给自己的孤寂披上神化的外衣,也没有陷入悲观厌世和绝望,他对生活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他对“命 运”一直在进行着斗争。

    柏辽兹的作品特色
  在柏辽兹的音乐遗产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乐。他写了四部交响曲,其它管弦乐作品也不少。理论方面他的《管弦乐配器法》很有影响。在他的作品里,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同时又表现了他的大胆革新,创作了自己新型的交响曲即在交响曲的开头和每个乐章都加上标题(有时标题写得很详细),使 音乐与文学更为接近,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的表现力更加具体和深刻,这就是常被人们称道的“标题交响乐”。
  柏辽兹以标题交响乐与古典交响乐相区别,强调音乐的标性内容,他认为标题是一种民主的要求,能使音乐得到普遍的理解。对他来说,没有内容,没有标题的音乐是没有的。为此,他以进步的艺术思想对狭隘、庸俗的艺术见解进行斗争,以新颖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当时法国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复杂而矛盾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他们的“叛逆精神”,他大胆地扩大了乐队的配备,使交响乐获得新的音色和乐队效果,并在旋律、和声上踏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一切,对日后欧洲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柏辽兹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但他的一生却是在贫困饥寒中度过的,老年时又不幸丧妻丧子,终于悲惨地病逝于巴黎。但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及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

    柏辽兹的作品
  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等。所著《配器法》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
  书作有《管弦乐队之夜》(1852年12月出版)、《音乐的怪诞》(1859年3月出版)、《回忆录》(1870年出版,1878年发行第二版,1881年再版)
[编辑本段]作品评价
  柏辽兹生前经常被批评为情感泛滥,乐曲效果过于嘈杂,事实上今天看来,正是柏辽兹开发了管弦乐团的丰富表现力,他把配器法提高到了一门艺术的高度。虽然在柏辽兹去世一百年之后,人们仍然主要关注他创作中“浪漫主义”的部分,甚至他的崇拜者如李斯特,瓦格纳,也主要关注的是他风格中超前于时代的戏剧性力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乐队丰富的表现力,事实上,柏辽兹的创作受古典主义的影响非常深,他的作品曲式严谨,即使长如歌剧《特洛伊人》(五幕,全本演出近五个小时),仍然保持着紧凑的结构和呼应。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音乐学者们和指挥家们不断地指出,在柏辽兹丰满华丽的音响当中,永远不缺少典雅纯正的旋律和对于强大的戏剧性力量的控制,柏辽兹的风格充满诗意,他极富创造力,大大改革了管弦乐作品的创作方式以及管弦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他的作品具有贝多芬式的辽阔刚健的气魄,复调写作技巧精熟,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他极其出色的配器法。
柏辽兹对浪漫主义音乐影响深远,他的《幻想交响曲》指明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作道路,可以说是后来的标题交响曲和交响诗的样板;柏辽兹喜欢从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这也契合并影响着当时音乐家对于选材的偏好,他的管弦乐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喜歌剧《比阿特丽丝和本尼迪克》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剧作,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劫罚》的灵感来自歌德,管弦乐序曲《海盗》,中提琴和乐队作品《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作品,歌剧《特洛伊人》根据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自撰脚本等等;柏辽兹写了一本经典著作《配器法》,被称为是这门艺术的第一本和最重要的一本专著;除了在音乐创作上的成就之外,柏辽兹也创作散文和音乐评论,并且受到广泛的称赞,他著有自传,如他在自传中所说,就如同一本小说一样曲折精彩,不过虽然他的经历的确非常丰富,他在写自传的时候也常有夸大之处。


    柏辽兹的艺术生涯
  1803年生于格勒诺布尔的拉科特-圣安德烈,早年学过长笛和竖笛,后来又学吉他,但从未学过钢琴;
  1821年他遵从父命赴巴黎进医科学校;
  1822年申请学习音乐并开始创作歌剧;
  1823年成为勒絮尔的私人学生后,又创作了一部清唱剧;
  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雷哈和勒絮尔;
  1827年在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肯布尔剧团上演的《哈姆雷特》;进而迸发出对剧中扮演奥菲利娅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狂热的爱情;
  1830年创作的《幻想交响曲》,副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自传式地描叙他对于史密森小姐的爱情,此交响曲于同年12月5日演出;
  1832年12月他终于见到了史密森小姐,10个月后同她结了婚。在此后的几年中创作了一些他笔下最伟大的作品,其中包括《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葬礼与凯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纪念亡灵大弥撒曲》等;
  1841年他的婚姻破裂后,与歌唱家玛丽·雷西奥同居。随后的几年中他经常旅行,访问过俄国、英国、意大利;
  1856年开始了歌剧《特洛伊人》的写作;
  1858年完成,这部歌剧是柏辽兹的杰作,因规模过于庞大,在剧院上演的种种努力未能实现;
  1860-1862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部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后就再没写作;
   1869年柏辽兹在巴黎去世。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