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日月潭→日月谈→日月弹(聊天版 Chatting) → 香港国际机场投资了多少钱?
查看完整版本:香港国际机场投资了多少钱?
2010-5-29 10:19:23

工程总投资:1553亿港币(约合1630亿元人民币)
工程期限:1989年——1998年
航空网络:超过85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班前往全球逾150个航点,包括约40个内地城市
机场面积:1255公顷
客运量(2007年):4780万人次
货运量(2007年):374万吨
跑道容量:繁忙时段每小时54 架次
跑道与长度:两条(南跑道及北跑道),3800米
停机位:客运:廊前49个、远方33个;货运:24个
机场雇员人数:约6万人
运作时间:24小时运作
机场酒店:毗邻客运大楼,以有盖通道连接,设有1100个房间。
维护: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维修费用每年耗资4.07亿

香港新国际机场于1998年7月6日投入营运。它构成香港壮观的门户,巨大、轻盈、飘逸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它又是友好而亲切的。尽管它是世界上****的空港,其尺度并没有给人一种恐惧或震撼感。设计赋予了它易于理解、易于接近的特质:庄严而非势不可挡。   "Y"型的平面形式在总体设计任务书中已明确规定。由于拱顶能将分散的建筑体量连为整体,设计迅速确定了单一的、波浪型的单向筒形拱顶。事实上,在仔细规划的柱网上采用模数制建造的统一屋面,不仅使以后的加建更加容易,而且使设计更易于实施。采用重复连续的格网至少是基于快捷、方便维护、保养的考虑――这对于不断处于使用状态的机场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拱顶方向在整座建筑内保持连续不变,拱形屋顶本身即具有导向作用,宽阔的拱形波浪亦可漫射及限定光线的形状――白昼采用自然光线,夜晚则人工照明。照明系统利用拱顶形状主要布置于屋面上,增加了空间的多样性与戏剧效果,并且使整个空港导向明确。拱形屋顶在离境层最为引人注目,天蓬下巨大的中庭空间中的光线、场景气氛缓解了旅行前的紧张。新机场延续发展了福斯特在1991年建成伦敦第三大机场――斯坦斯特机场中首创的设计理论。其特征包括:轻型屋面、解放设备空间、广泛应用自然光,将环境气候控制设备与行李处理及运输设施统一布置于中央大厅之下,使建筑中的流线与运动尽可能自由。离境层登记台之后设有商业区。一旦通过安检,所有旅客将穿越东厅――机场商业中心。商业中心之后,空港收窄成一个长厅,最后在西端成"Y"型的两叉,漫长的"Y"型大厅连接了机场的38个登机口。新机场周围的自然景色是壮观的,旅客在空港内任何一处均可享受外部宽阔的景色,玻璃面的最小高度均大于4米,并清除视觉范围内各种障碍以减少景观遮挡。设计强调利用周围环境导向远远超过空港建筑本身导向:旅客可看到大地、海面、放眼远处的道路、桥梁和近处的飞机起降。这种考虑与许多空港采用封闭的"盒子"或通道的作法大相庭径,旅行变为一种愉悦的过程。空港之下为6米高、32米宽的通道,沿通道设机场内部穿梭火车。当空港第二期扩建完成时,通道内将设有火车及高速行李转运系统。第1期行李处理采用全自动化系统,各航班可在柜台进行行李登记,行李则可快速、准时转换至航班。这种快速处理过程由集中于地面下的行李"高速公路"网络完成。

香港国际机场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基础建设工程,耗资1553.22亿港元,包括机场铁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填海工程及新市镇建设等十项工程。从提出机场核心计划算起历时9年,从中英两国政府签署有关谅解备忘录到竣工启用整整7年。

香港国际机场曾被评为“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之一。耗资1553亿港币的香港国际机场总面积达1248公顷,四分之三是填海而成,需要l.8亿立方米的填海材料。在弹丸之地的香港是个奇迹;单是客运大楼就占51万平方米,相当于86个足球场,是世界上****的建筑物之一。连接新机场与港九的青马大桥,跨海距离l377米,桥墩高达196米。

新机场是现在香港唯一运作的民航机场。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启用,第二条跑道于1999年5月启用。由于机场位于新界的大屿山以北赤鱲角的人工岛,因此也称为赤鱲角国际机场,由香港机场管理局负责管理及运作。现阶段设有96个停机坪,全日24小时运作,每年可处理旅客5000万人次及货物400万公吨。现时有89家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约750架次定期客运及全货运航班,来往香港及约150个遍布全球的目的地。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约31架次不定期的客运和货运航机来往香港。

建设历史

香港启德机场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在其仅2.1平方公里的面积上,1996年的客、货运量分别高达2950万人次和156万吨。其伸向九龙湾海中的单跑道,几乎每两分钟便接送一架航班。启德机场早已重负难当。要保持国际航空中心地位,香港的确需要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国际机场。但1972年和1983年,港英政府曾以费用惊人为托词,先后否决了两个建设新机场的计划。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1989年10月,英国对香港未来的空运事业突然变得“慷慨大方”,竟提出要跨越“九七”,通过大规模填海造地,建设一个耗资巨大的新机场。

拟建的新机场位于香港岛西****离岛——北大屿山西北的赤鱲角,其核心工程包括机场铁路、高速公路、西区海底隧道、三号干线(部分)、中区及湾仔填海等共计十大项目,是香港历史上****的工程,也是世界上特大工程之一,甚至比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欧洲隧道”工程还要大,总投资约1500亿港元。巨大的建设资金不仅要挖空香港多年累积的财政储备,而且要大量地借债和增加税收,其结果必然加重香港居民的负担,并使特区政府一成立就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英方资料也承认,到1997年时,留给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仅有50亿港元。对此,英国事先没有通知中国,事后也一直不合作。半年后,中国收到英国送来的全部资料只有薄薄的9页纸。但出乎港英政府意料的是,各方投资者因考虑到工程将跨越“九七”,在得不到中方允诺的情况下都裹足不前,工程的融资竟遇到困难。这时英方才不得不重新寻求中方的支持。

1990年10月,中英双方正式就香港新机场问题展开谈判,并在1991年9月3日达成协议,英国首相梅杰和李鹏总理签署了《关于香港新机场建设及有关问题的备忘录》,英国被迫承诺新机场预算总成本不超过1000亿港元,在1997年撤退时留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财政储备不少于250亿港元。

然而《备忘录》墨迹未干,港英政府就在1992年3月提交的财务方案中把工程预算从不到1000亿港元提高到了l122亿港元,不仅如此,财务计划还把机场的巨大债务加在未来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头上,未来的香港特区政府还要承担工程延期的一切风险责任,新机场问题烽烟又起。自此,英方出尔反尔,尽施各种手段、拖延了3年零3个月,才在内外压力下于1995年6月30日被迫签署协议,作出最后的让步,从新机场和机场铁路的用地原则、工程质量和进度及成本、债务责任等方面作出承诺,在低成本、高效益的原则下保证不给“九七”后的特区政府留下财政包袱。至此,中英双方反复争论了长达6年的新机场建设工程,才划上了句号。

由于新机场的选址、跑道设计等是在英方没有与中方磋商的情况下进行的,致使新机场与附近珠江三角洲机场空域成为世界上空中交通管制最复杂的空域。中国政府为确保香港新机场能如期顺利投入运营作出了极大努力,内地根据香港新机场的情况,对飞行情报区、有关航线、导航站飞行技术标准等作了很大调整。

新机场的工程于1992年正式动工,新机场位于大屿山以北的人工岛上,面积为12.5平方公里。人工岛包括原赤鱲角岛、榄洲以及填海所得的土地。初期计划原定于1997年年中完成,港督彭定康更曾表示希望在政权交接后能够从新机场离开香港。不过新机场还是于6年后才建成,1998年7月2日由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开幕仪式,7月6日正式运作。

新机场于1998年7月6日启用时,启德机场同时关闭。不少设备、器材等在当晚午夜后才从启德机场通宵地搬迁往新机场,停泊在启德机场的飞机也要飞到新机场。早上6时30分,机场完成迁移,赤鱲角新机场正式开始运作。首班抵达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班,是由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不停站直达香港的国泰航班,于1998年7月6日清晨顺利降落在机场南跑道。时至今日,不少市民仍以「新机场」和「旧机场」分别称呼两个机场。


1998年7月5日午夜,为香港服务了73年的启德机场结束其历史使命,正式关闭,飞机越过香港闹市上空的景观从此消失。在一场历时13小时、全球罕见的“一夜机场搬迁行动”过后,7月6日位于新界大屿山以北的赤鱲角的香港新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首班抵达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班,是由美国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不停站直达香港的国泰航班。


香港新机场十项核心工程

赤鱲角新机场为整个计划的最骨干部份。在新机场选址及规划进行研究中,当时新机场的三个选址包括大埔区吐露港、南丫岛南部以及大屿山赤鱲角。最后由于大屿山的可发展潜力****,决定选址于大屿山,亦引申出香港机场核心计划其余9项工程。

西九龙填海计划

西九龙填海计划是于九龙半岛的西面填海造地,以兴建连接新机场的道路(西九龙公路)与铁路(机场快线和东涌线),以及作为其他发展之用。其地域由昂船洲伸延至旧佐敦道码头附近,大部份的土地由填海而来,面积达334公顷,地区行政上横跨油尖旺区及深水埗区。西九龙填海区分为昂船洲、深水埗西(南昌站)、大角咀西(奥运站)及佐敦西(九龙站)四区。昂船洲原为维多利亚港西部的一个岛屿,填海后与九龙半岛连接,南部仍作为海军基地的用途,北部则成为8号货柜码头。深水埗西本来是几间小船厂的所在地,大角咀西原址则是油麻地避风塘,现时两地均成为了新兴的住宅区。而九龙站上盖则有一个称为Union Square的发展计划,包括住宅及商业项目,当中包括建成后将成为全香港最高的环球贸易广场。另外,九龙站南面将会发长成为西九龙文娱艺术区。

西区海底隧道

西区海底隧道是香港第3条海底隧道,也是香港港首条双程3线行车的沉管式过海隧道,全长2公里,连接香港岛的西营盘和九龙佐敦附近的西九龙填海区,于1997年4月30日启用,现时属于香港3号干线的一部份。九龙出入口附设有20个缴费亭的收费广场,当中4条行车线可随时改变行车方向,如繁忙时间便可为同一行车方向提供12条行车线。九龙出入口在油麻地交汇处连接西九龙公路通往葵青、荃湾、屯门、元朗区及大屿山,而香港岛出入口的交汇处则包括17条接驳天桥、一条下通路和多段引道,连接香港4号干线。

中区填海计划第一期

中区填海计划第1期是整个中环及湾仔填海计划最早展开的工程,于香港岛上环与卜公码头之间填造约20公顷土地,将中区海岸线向前伸展最高达350米,耗资27亿1千万港元。土地的主要用途是兴建机场铁路香港站及扩展中环商业区。工程于1993年9月展开,1996年3月完成。现时,中区填海计划第1期包括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四季酒店、港铁香港站、中环码头(1号:中区政府码头(中环)、2号至6号:港外线码头、以及7号:中环天星码头)。当中国际金融中心第二期为现时全香港最高的建筑物。


机场铁路

机场铁路工程是香港国际机场及后勤区(即北大屿山新市镇)兴建连接九龙及香港岛的快速铁路。工程包括建造两条路线,即机场快线及地铁(今港铁)东涌线。部分路段由两条线共享2条路轨,其他路段则有共4条路轨。本来机场铁路全线为四轨设计,但由于当时中方对机场核心计划的造价,尤其是机场铁路,与英国政府出现严重分歧,英方要作出多项让步后,包括机场铁路更改为双轨设计,才能达成协议。机场铁路工程由政府邀请地铁公司(现称港铁公司)负责兴建,于1994年11月正式动工。东涌线于1998年6月21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主持开幕仪式,并于翌日正式运作,而机场快线则于同年7月6日连同新香港国际机场一并启用。

北大屿山快速公路

北大屿山快速公路,现称北大屿山公路,是大屿山北岸的主要干道,将香港国际机场和东涌新市镇,与通往市区的青屿干线连接起来。北大屿山公路长12.5公里,为三线双程分隔高速公路,沿大屿山北岸的填海土地兴建,于1997年5月22日与青屿干线同步通车。公路于阴澳的交汇处,设有预留位与将来的10号干线交汇,日后可由青龙大桥往大榄及元朗,或经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往香港岛的青洲及坚尼地城。

机场跑道

香港国际机场有南、北两条跑道,均长3800米,宽60米,可以容纳新一代的大型飞机升降。可供飞行员在能见度(RVR)只有200米的情况下着陆。两条跑道的最终容量为每小时超过60架次起降,而现时繁忙时段的跑道流量则高达每小时53架次。香港国际机场的北跑道,一般用于客机降落;南跑道则一般用于客机起飞和货机起降。机场南跑道于1998年7月6日与机场同日启用,首班抵达航班为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起飞的国泰航空航班;北跑道则于1999年5月26日正式启用,首班抵达航班为由上海起飞的港龙航空航班。

机场航站楼

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站楼曾是世界上****的机场航厦建筑,总面积71万平方米。香港国际机场的一号航站楼由英国著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该长度1.3公里、覆盖面积550,000m2、呈Y型平面布置的航站楼是世界上****的单体机场建筑之一。自从1998年竣工以来,该航站楼使香港国际机场每年可以吞吐4000万人次的客流量。该航站楼分三层:出发港、到达港和下层的行李处理系统以及位于客运楼下层隧道里的乘客转运设施。乘客转运设施加上每层都设置的人行通道,使乘客在航站楼内部来往极为方便,且出发港与到达港每层均直接接驳机场高速铁路,而后者又可将乘客直接接送到香港中环地铁站。一号客运大楼先后两次进行扩建,西北客运廊于2000年1月启用,而扩建后的东面大堂则于2004年落成。

二号航站楼于2007年2月初开始投入服务。二号航站楼占地约14万平方米,为海、陆、空交通的枢杻,海路可接驳海天客运码头;陆路设有往中国内地、本地酒店及团队的客车服务。二号航站楼与多项新落成的设施,将构成机场未来发展计划-航天城(SkyCity)。

机场购物廊

香港机场购物廊(SkyMart)是在一号客运大楼内的购物设施,东大堂于2003年完成扩建工程后,连同西大堂及中央廊等,共占地3万9千平方米。购物廊内有提供各项多种设施及服务的商店,合计逾150间零售店铺;另设有各类食肆,包括再次引入香港的美式快餐Burger King、日式料理及港式食店等。

如今,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06年,乘客流量 4,445万人次,货运量 358万公吨,飞机升降班次 280,000。以乘客量计是亚洲第3繁忙机场,全球排名14;以货运量是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孟斐斯国际机场)。在2007年,香港国际机场的总客运量超过4780万人次,总航空货运量逾374万公吨。机场每天约有800班航机升降,航空公司总数接近90家。机场航线跨越世界各地,直达逾155个航点,当中约有40个为中国内地城市。从香港国际机场出发,可于五小时内飞抵全球半数人口居住地。


香港,从这里起飞。


香港新机场曾经创下10项世界纪录


1.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由1990年筹划兴建新机场,到新机场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运作,前后只花了八年时间。它将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在开始运作的第一年,已经可以处理3 500万人次旅客和 300万吨的货运量。下个世纪初,预计处理量可增至每年8 700万人次和900万吨货物。历时虽短,环保、安全及工程管理等方面并未被忽视。

2.****型的建筑工程

赤腊角新机场是香港有史以来****型的建筑项目。虽建于一个小岛上,设施却齐全先进, 包括客运大楼、南面跑道、航空货运、飞机维修、航空食品、飞机燃料及停机坪服务及多项政府设施。

3.****的室内公众场所

外貌呈丫型的新机场客运大楼不但是全球****的单一机场客运大楼,更是世界上****的室内公众场所。新机场启用初期,客运大楼楼面面积为52万平方米,约为旧的启德机场客运大楼的9倍。当大楼的西北客运走廊扩建工程完工后,大楼总面积将达到55万平方米。

4.建筑材料用量之最

兴建客运大楼和飞行区所用的主要材料数量,几乎可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如混凝土用了100万立方米、钢筋10万吨。

5.****航空货物处理设施

“超级一号货站”耗资达港币78亿元,包括一座6层高货运大楼和一座2层高速递中心, 每年可处理260万吨货物。

6.****的航空食品厨房

此厨房由国泰航空全资附属的国泰航空饮食服务(香港)有限公司兴建,投资额达16亿元港币。其设施总面积约51 000平方米,每日可处理8万份机上用餐。该厨房可提供中、西、日及清真等不同种类膳食。

7.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亚洲之首

空管中心在新机场的首期工程中的投资为15.3亿港币。另外4.9亿元将投入二期工程。控制塔高85米,而空管系统之容量为启德机场的三倍。新的地面监测系统可控制滑上跑道的飞机数量。香港天文台和香港科技大学更研制出世界上首部可预测风力、风向、气流的警戒系统,使起飞、降落更加安全。4个新的雷达系统全部为雷神产品。

8.最安全的着陆跑道

世界各地机场跑道按飞机着陆运作的安全系数分为不同等级,称为“精密进场类别”, 目的是使驾驶员知道要在跑道安全着陆所需的最低能见度。新机场北跑道属最高的3A级别, 即使能见度只有200米,飞机仍可安全降落。

9.****型机场客运大楼零售部

位于客运大楼内的香港机场购物中心面积约3万平方米,属全球****型客运大楼之一, 内有140多家商店和餐厅,大至国际名牌店,小至传统中式茶座。估计许多旅客会提前到达机场以进行离港前“疯狂购物”。

10.搬迁神速

启德机场于7月5日夜晚12点关闭,而新机场于7月6日早上即开始正式运作,其间只有几个小时供工作人员将飞机、设备迁往新机场。充分体现出香港世界一流的效率。

 

2010-5-29 10:20:05


香港国际机场是国泰航空、港龙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运航空、华民航空及甘泉航空的基地机场。包括二号客运大楼、机场行政大楼、新商用航空中心飞机库等多项重要设施于2007年启用;海天客运大楼的永久化工程及第二间机场酒店香港天际万豪酒店等则在2008年完成。香港国际机场是地区转运机场,现阶段设有96个停机坪,全日24小时运作,每年可处理旅客5000万人次及货物400万公吨。现时有89家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约750架次定期客运及全货运航班,来往香港及约150个遍布全球的目的地。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约31架次不定期的客运和货运航机来往香港。为满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香港国际机场正不断增添新设施及建筑;随着多项扩展计划完成,香港国际机场正发展成亚洲的客货运枢纽。香港国际机场发展目标,机场每年的客运量将达87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900万公吨。2006年,香港国际机场以乘客量计是亚洲第3繁忙机场,全球排名14;以货运量是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孟斐斯国际机场)。以国际交通计,香港国际机场自1998年以后即成为全球第三繁忙客运机场(2006年全球排名第5,亚洲第1);全球货运则********。根据统计,2006年,乘客流量 4,445万人次,货运量 358万公吨,飞机升降班次 280,000。香港国际机场已多次获得全球****机场的殊荣。香港国际机场被Skytrax评为五星级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有数最繁忙的机场,国际客运量位列世界第五,国际货运量更称冠全球。从香港国际机场出发,可于五小时内飞抵全球半数人口居住地。在2007年,香港国际机场的总客运量超过4 780万人次,总航空货运量逾374万公吨。机场每天约有800班航机升降,航空公司总数接近90家。机场航线跨越世界各地,直达逾155个航点,当中约有40个为中国内地城市。自从香港国际机场在1998年7月启用以来,便致力为旅客提供体贴的服务和设施,因此多次赢得全球****机场的美誉。最近由独立航空运输研究机构Skytrax进行的调查中,香港国际机场在八年间第七次获选为世界之冠,并在多项国际评选中脱颖而出。这些奖项激励机场精益求精,为旅客提供更佳服务。二号客运大楼在2007年6月启用,机场现时拥有两座客运大楼及两条跑道。为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灌注源源不绝的动力。今天,机场与业务伙伴共6万名人员紧守岗位,巩固了香港在地区的主要航空物流枢纽地位。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维修费用每年耗资4.07亿

当大部分人都酣然入睡时,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简称“香港国际机场”)超过300名员工仍然不眠不休,在午夜至清晨于跑道上、货运停机坪及客运大楼内进行各种夜间维修保养、安全检察及应变演习工作,务求保持****的服务水准。香港机场管理局(Airport Authority Hong Kong,简称“机管局”)行区运作总经理吴自淇表示,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随着航班越趋频繁,夜间维修保养工作时段亦从午夜12时半,调整至凌晨1时开始,实行“快手出好工”!

逾300员工通宵维修保养。机管局昨(13)日凌晨特别安排本地传媒,视察每日在停止升降后的跑道维修工作。吴自淇指出,为确保两条跑道维持最高安全水平,香港国际机场提早维修时间,每星期至少四天关闭其中一条跑道,每次由深夜1时至早上8时半。另外,在明年年底,另一座客运大楼,“北卫星客运楼”亦会正式投入服务,估计能应付现时每日约10多班次的航班。香港国际机场全年的总维修费为4亿700万元,包括清除跑道胶屑、重新标上标记线、修理跑道灯号、测试消防栓压力等。其中清除跑道胶屑是跑道维修极重要的一环。当飞机着陆时,飞机轮胎会产生高热,以致轮胎部分胶质脱落,留在跑道上。遗留下来的胶屑会减低跑道摩擦力,若跑道摩擦力低于国际标准45度,便需要清除跑道胶屑。因应环保原则,机场2年前更买入一部价值600万元的超高压喷水机清除胶屑。喷水机只以水作清洁剂,并无使用添加任何化学剂。

香港国际机场的总面积约有260个草地大球场,而飞行区内亦有数以百计种类繁多的标记线,是飞机的重要目视指引,“一条都不能少”!工作人员每晚需要重新标上1500米的标记线,而北跑道需要重标的地线最多。除此之外,香港国际机场以玻璃建成,外墙共有14000片玻璃。吴自淇说,每晚有3人负责清洁玻璃,若日以继夜地清洁,要1年才可以完成整个机场外墙玻璃清洁工作。就连修剪草地的高度亦有规定。香港国际机场利用全港****的6.5米高剪草机为停机坪剪除杂草,而草的高度,必须在150毫米高。吴自淇解释,为防范雀鸟觅食草丛里的昆虫,影响飞机安全操作,150毫米高是最适合的高度。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