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吉他论坛日月潭→日月谈→日月弹(聊天版 Chatting) → 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查看完整版本: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2010-6-5 22:08:49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一
在美国,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就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人看待。父母从不勉强孩子做什么,而是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去做应做的事情。不满一周岁的孩子,当他们能自己捧奶瓶喝奶时,父母就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喝。喝完了,父母还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一般来说,孩子完成高中学业,不管他们是进大学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就是他们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绝大多数青年就离开家走上了自我奋斗的道路。

不轻易说“不”

西方人一般不会在孩子想做什么时急于说“不”。比如孩子想拆一件玩具甚至于电视机,父母也不会发怒。因为完全可以买些旧货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当孩子看人家开飞车,自己也想试试时,父母明明不赞成,也会请专业赛车手来教。让孩子慢慢明白飞车不光是开得快,还有体能、耐力的艰苦训练。既满足孩子的愿望,又让孩子在实践中懂得哪些该做、可做或相反。简单说“不”只能破坏亲子关系,压抑孩子的能动性,迫使他们转入“地下活动”,到那时悔之晚矣!

由此可见,首先是尊重和鼓励孩子的愿望,然后才考虑怎样去尊重和鼓励。这里最重要的是真正了解孩子的能力。因为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程度不同,把握这点有些困难,但一定要尽力去了解。有时孩子只是一种兴致,想得很美,其实能力达不到,这更需要父母的帮助。这种场合仍然要维持孩子的兴致,容许他尝试并犯错误。

孩子想做某件事,父母可以用自身的经验去告诉他们会有什么后果。如果他们不听,还是去试,而且结果正如大人所预告,千万不可讥讽他们:“早跟你说了……活该!”这样他以后有事就不跟你谈了。因为当他证明“被骗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话了。

不吓唬欺骗孩子

我刚到美国留学时,常接触美国家庭,不知不觉地就把我们中国的习惯带过去:在制止小孩做某些事情时连骗带吓。比如“不听话,魔鬼就来了”、“不听话,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我发现大多数美国父母对此很敏感,有的人立即出面干预。这时我才明白美国人教育子女同我们中国人有个重大的差别:绝对不吓唬小孩,不能用谎话来骗小孩。他们认为小孩的压力承受能力很低,大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会使他们睡不好,吃不下。

我后来也为此吃过一回苦头。在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为了不让她吃口香糖,就说口香糖吃下肚会死人。哪知她记住了,有一天吃下口香糖之后情绪突然低沉,弄得我进退两难,实在没法排解她的烦恼。后来只得说吃一片问题还不至于十分严重,但仍然不能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看来,在这点上美国人是对的,对孩子,善意的恐吓和欺骗也不行。
美国人看待自己孩子是像看待一个独立的 个体的 ,而中国人大多人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复制。

2010-6-5 22:15:49

在美国多年的移民生活中,和我打交道最多的美国人就是那些美国父母了。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和了解,美国父母对我心灵触动的****之处是,他们教育孩子一般会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而对孩子采取量体裁衣的方法。

1:东方不亮西方亮
2:审时度势,量力而行

白兰蒂是个早产儿,长得又瘦又小,她的母亲又是个单身妈妈。在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总是令人担忧。虽然美国全民热爱体育,但如果想让白兰蒂像泰勒和克拉一样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实在是难为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女孩儿了。在白兰蒂五岁时,她的妈妈开始为她设计未来,主攻小提琴和舞台表演成了白兰蒂课后的主要功课。每次,当白兰蒂就读的学校有舞台剧上演时,在台上蹦蹦跳跳的,总会有白兰蒂活泼的身影。也许是舞台表演的经历,增加了白兰蒂的自信心,上初中以后,她开始竞选学生会主席并荣获竞选胜利。最近,白兰蒂代表美国中学生,带上陪伴她多年的小提琴,又去欧洲巡回演出了一圈。白兰蒂出色的才艺和领导才能,肯定会为她几年后申请大学时添上亮丽的一笔。

乐观鼓励法。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美国父母并不完全以抓学习为主。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是他们典型的育儿经。此外,无论是对孩子的体育、音乐、学业训练,美国父母比我们中国父母更爱鼓励孩子。Goodjob,goodtry,youaregreat,类似鼓励孩子的话,常常会从美国父母的嘴中脱口而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这种乐观鼓励法,值得我们借鉴。

尊重孩子,看美国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有时还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

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对孩子呵斥。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以做引导。

美国人反对父母在人前教子,更不允许当着人面斥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因为这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这样做是一种犯罪。美国父母这样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的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伟大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已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有人认为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否太过份了,但事实证明,受到父母良好尊重的孩子同父母大多非常合作,他们待人友善,懂礼貌,同大人谈话没有一点局促感,自我独立意识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们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2010-6-5 22:22:36

中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差

  中国孩子不愿同父母沟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其实,孩子跟父母对抗,并不是说他们完全不赞成家长的观点,而是反感父母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规划他们的生活。这就是青春期孩子所谓的“逆反”。

  另外,“学而优则仕”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观念。而今,这种观念不仅没有淡化,反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被不少人深化了。“想要找个好工作,必须有个高学历”,成了中国孩子与家长关系僵化的最重要原因。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日本,升学压力都没有中国这么大。因此,家长对孩子“万事都以学习为中心”的做法也不难理解。不过,这会变成融洽亲子关系的一种障碍。

  日本东京某学校小田老师:过去,日本人对孩子也是严管多于沟通,不过现在,很多家长不再把父母意志强加给孩子,而是学会了诱导。所以日本家庭关系显得比较平和,很少有父母亲因为孩子的未来志向而训斥他们。

  不少中国留学生也私下向我透露,因为学习不好常挨父母的训斥和打骂。我认为,中国家长可以保持应有的权威,但不能过于粗暴,并尽量和孩子平等相处,了解他们的想法。

  韩国首尔某学校朴老师:韩国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压力也很大,不过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学习、负担家庭。而且,全职母亲在家相夫教子,和子女的沟通机会很多,照顾得无微不至,是孩子和家长间沟通的桥梁。

  美国某高中物理老师托马斯:美国孩子从能说话、表达自己意志开始,父母就不把他当成小孩了。孩子要学会独立,而且要让他们知道他是和父母平等的“大人”。而父母要学的做的,就是鼓励和尊重,这往往是东方人缺少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不理解、不尊重孩子是家长和孩子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中国家长习惯拿着架子,用一个面孔发号命令。而高中生已经告别了崇拜父母的年龄。他们坚持自己的主张,对父母的做法表示怀疑。这时,如果家长的态度还居高临下,很容易激化本来就存在对抗的亲子关系。

  中国健康(健康食品)教育协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设想一下,在一个紧张的家庭里,孩子学习成绩能上去吗?最终只能导致他们越学成绩越差,甚至由于压力过大,把身体搞垮了。对于家长们来说也一样,成天对着孩子生气,对身心有极大伤害。

  中国父母最吝啬表扬孩子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雷雳:表扬少,是因为有很多家长抱着“我一表扬,你就会翘尾巴”的观念,但他们忽略了表扬也是成绩进步的重要因素。在成长过程中,高中生特别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认可,一旦他们从家长那得不到,就会不信任家长,变得不愿与他们分享感受,从而让关系变僵。

  夏学銮:中国家长缺少表扬与他们含蓄、内敛的个性有关系。

  其实,改善亲子间关系要从“说”入手。家长应该将“很好”、“干得漂亮”、“有出息”这样的话挂在嘴边,时间长了,就会产生‘自证寓言’的效果。比如,孩子考了95分,应该说:“很好,下次争取考100分。”而不是“为什么没考到100分?”

  孙云晓:家长不妨问问自己:“难到除了考上好大学,就真的没有出路吗?”其实,父母只要把注意力从学习成绩上拿走一点,就会发现孩子有很多优点,对这些加以表扬,亲子之间的关系自然会变得融洽。

  中国孩子压力****

  孙云晓:在中国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心目中,学习最重要,其他一切都要往后排,大家都觉得: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以后就没法儿生存。在美国人心目中,朋友比学习重要,快乐比成绩重要。这体现了两个国家价值观的不同。

  此外,调查还表明,美国高中生间讨论最多的是玩耍、在朋友家过夜,这不是说美国小孩贪玩,而表明他们正在通过“群体社会化”来加强同伴间的彼此认可,使自己更成熟,更适应社会,他们的家长也会赞同孩子这样做。可中国家长,是“控制型”的,一听你和同学聊的都是玩,还要在同学家过夜,那还了得!那中国的学生哪敢谈这些呢,背着家长谈了也是空谈啊。

  夏学銮:就我个人来看,高中生关注学习未尝不是件好事,这说明我们这些年的基础教育是很成功的。当然,学生压力过大也不好,这和我国高考“指挥棒”状况有必然联系。而在国外,特别是美国,大学都是宽进严出,考起来容易,学生的压力自然就要小很多。

  在交友方面,我更赞同其他国家高中生的态度——学就是学,玩就是玩。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太拘谨,生活太沉重了。他们能熟谙“有字之书”,但是对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却很难驾驭。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也就是要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的热情。

  温方:我们的孩子除了学习,还有什么可干的吗?家长从小就会告诉他们:“家务活是妈妈(妈妈食品)的事,挣钱是爸爸(爸爸食品)的事,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中学教导处主任徐玲:虽然我们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就当前国情来看,难度非常大。晚上作业多得写不完,老师跟学生一谈话就是学习,根本没空搞什么素质教育。

  孙云晓:这个调查结果跟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不对等有很大关系。在我国,“韩流”一来,满街都是韩国的影视作品和音乐,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而我国电视剧在韩国播的就很少。中学生对流行文化的敏感度最高,因此就出现了中韩高中生彼此看法的错位。

  至于美国人对我们评价较高,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对我们的偏见相对较少。而且这几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腾飞,东方文化的传播日益广泛,姚明、刘翔这些体育明星也让美国人觉得中国人还是挺不错的。

  夏学銮:在社交方面,韩国人对传统文化保持得比较好,一个个彬彬有礼的。再看看中国人,很多方面连我们自己都不能满意,又怎么能让别人满意呢?

  温方:韩国高中生对中国人评价低,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中韩文化很接近,但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的文化被我们的文化所压抑,对中国文化有抵触情绪。其次,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大多是从旅游者身上得来的。作为中国的近邻,他们接触的阴暗面会多一些。

Powered by © 1998-2024
Processed in 0.0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