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厦门吉他网首页 ->音乐大世界 访问次数:8670702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 欢迎光临厦门吉他网! 厦门吉他培训中心(Amoy Guitar Training Center)是您厦门学习吉他的第一选择!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浅析挂留和弦的构成原理与应用
吉他的音色问题
吉他习琴者常见的几个问题及成
西班牙学派的右手触弦点
中央音乐学院杨鸣:10岁到1
古典吉他自然扫弦法的音色练习
更多>>
巴赫《恰空》chaconne
《樱花主题变奏曲》解析
《加州旅馆》翻译与分析
《维拉罗勃斯第二首音乐会练习
索尔《月光》的演奏分析
玛拉兹的《西班牙小夜曲》解析
 更多>>
  ||------音乐大世界------||
肖斯塔科维奇:一生都在等待枪决
作者:amoy  文章来源:厦门吉他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2011-8-14  点击次数:4993

 

      肖斯塔科维奇,1906年生于圣彼得堡。家庭中排行第二,1919至1925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了当时由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所领导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史坦伯格学习作曲;索格罗夫学习和声法及对位,并随尼古拉耶夫学习钢琴,他的《第1号交响曲》便是作曲毕业作品。毕业后,肖斯塔科维奇曾打算以作曲家及钢琴家的双职身份发展。1927年,他参加了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得荣誉奖。不过,当时的音乐评论家普遍对他的钢琴诣艺并不欣赏,指他的演奏是“干硬的风格”、“缺乏情感”等不客气的批评。比赛过后,肖斯塔科维奇遇上指挥家布鲁诺•华尔特(Bruno Walter)。对方对他的《第1号交响曲》十分欣赏,并于翌年在德国柏林作演出。自此,肖斯塔科维奇专心发展他的作曲事业,钢琴演出亦自此起改为只会演奏自己的作品。1927至1928年先后完成了《第2号交响曲》,亦开始创作他的首部歌剧-根据作家尼古莱•果戈理的《赌徒》(The Gamblers)改编而成的《鼻子》(The Nose)。但很快便被带官方背景的俄罗斯无产阶级音乐家协会批评为形式主义,令到1930年1月的首演并不受落。

      而在1920年代末期至1930年代初期间,肖斯塔科维奇受雇于已改名为列宁格勒的圣彼得堡工人青年剧场,因此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不少大量的剧场音乐、电影配乐、管弦乐组曲、舞剧等。其中他的三出芭蕾舞剧:《黄金时代》(1929年-1930年)、《螺丝栓》(1930年-1931年)、《清澈的溪流》(1934年-1935年)都是这段时期的代表作。但讽刺的是,这三首作品,当时都全被苏联当局认为意识形态有问题,上演不久就被撤换。

      第一次讉责,与之同时,剧场的工作量亦不算太多,因此他除了创作工作上的音乐外,亦能投放时间在其它类型的创作内。其中《第3号交响曲》、《第4号交响曲》、《第1号钢琴协奏曲》和《大提琴奏鸣曲》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另外,他亦将不少时间和精力投放于第二出歌剧《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上,但他万万想不到,这出歌剧竟然成为了他的音乐生涯的第一次灾难。

      1932年,“俄罗斯无产阶级音乐家协会”改组为“苏联作曲家协会”,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则”要求作曲家“以高度的技巧,简洁、明快、真实地表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内容”。《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的题裁虽然敏感,而肖斯塔科维奇和另一位作家共同所写的台词亦较为大胆和露骨,所用的配器手法和写作手法亦属新颖。但由于是根据十九世纪的俄罗斯作家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列斯科夫的同名作品所改编而成,属当时官方认可的作品。作品于1934年首演时,初期还是备受好评,官方评论亦对这首作品予以肯定,表示该剧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正确政策下成功的结果”,及“只有在一个有优良传统苏联文化下的苏联作曲家才能够写出(这首作品)。”歌剧在往后的一年多时间,不论在苏联国内,或是国外的西方国家,每每都座无虚席,并且还得到观众和评论家的赞赏。

      然而1936年1月,斯大林亲自观看了这出歌剧后却大发雷霆,大肆抨击歌剧的内容意识极度不良,完全不符合“苏维埃音乐”的标准。于是,他透过官方报章《真理报》发动宣传攻势,斥责这出歌剧为“低俗、粗鄙、有如原始人的行为”。结果《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在短时间内被禁止再作公开演出,连带肖斯塔科维奇其它的音乐作品也遭禁演。当中包括了同时期完成的《第4号交响曲》的首演也遭取消。

      基于收入上的减少及各类型的压力,肖斯塔科维奇于1937年以《第5号交响曲》作为“对党的批评的响应”。这首作品大幅地减少早期作品中较新颖的创作手法及和声,当中第四乐章更加是采用近乎保守的传统创作手法写成-主调音乐、调性明显、弃用现代和弦及不协调的音程等等。结果反应正面,官方亦逐步解禁他的作品发表(但如《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则仍然维持禁演令)。另一方面,肖斯塔科维奇开始意识到要在官方的“意识框架”及“创作自由”中找出平衡点,这因而造就了他开始创作室乐作品。他写成了第一首弦乐四重奏,而同年九月,他亦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找到了作曲教席,令他得以有较稳定的收入。世间对其此后的创作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他与苏维埃体制之间的关系暧昧不清”,有人认为“他和马雅科夫斯基一样都是屈从于斯大林体制内的御用艺术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位顽强不屈,秉持异议质量,敢于反对斯大林的音乐家”。

      二战时期。1941年,纳粹德军攻打列宁格勒,肖斯塔科维奇在战火中开始创作《第7号交响曲》(亦被称为《列宁格勒交响曲》),后来他和家人被安排撤离至古比雪夫,该曲亦那里完成。1943年春天,全家再被安排返回莫斯科。肖斯塔科维奇在这时创作了阴沉而带暴力的《第8号交响曲》及《第2号钢琴奏鸣曲》。除此以外,他还创作了《第2号钢琴三重奏》、《第2号弦乐四重奏》以及一些剧乐。二战结束后,肖斯塔科维奇获委约在一场庆祝苏联战胜德军的胜利音乐会中发表一首新的交响曲(即《第9号交响曲》),而他亦本来属意像其它作曲家般,将《第9号交响曲》写成和前两首交响曲一模大规模,兼且加入人声的作品。但最后出来的,却是一首近似海登风格:编制小、演奏时间不长、气氛轻松愉快的作品。这明显和官方所希望的“大规模的胜利赞歌”相距甚远,结果种下翌年遭苏共作第二次讉责的伏线。虽然肖斯塔科维奇在战争时期创作了多首重要而爱国色彩浓厚的作品,但一首被认为于1939年写成,受列宁格勒市党委书记所委托为庆祝苏联在芬兰扶植的傀儡政权(芬兰民主共和国)而作的《芬兰主题组曲》,作曲家一直都否认是他的作品。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芬兰民主共和国 ”成立不足半年便跨台,而且苏联在后来的冬季战争中更惨败于芬兰军中,成为了他们的国耻之一,因此肖斯塔科维奇生前极力否认曾创作过这首乐曲。


      家庭。肖斯塔科维奇经历过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丽娜(Nina Varzar,1932年-1954年;其中于1935年曾离婚,后来因怀孕而恢复夫妻关系,1954年逝世。)为他誔下两名子女:加尼娜(Galina)及马克森(Maxim);当中马克森继承了父亲的音乐事业,现时为指挥及钢琴家,并经常演奏及灌录父亲的作品。肖斯塔科维奇的《F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02就是为儿子19岁生日时所写及题献的,马克森亦在他于莫斯科音乐乐院的毕业考试时作首演。第二任妻子是苏联共青团的活跃分子玛嘉列堤(Margarita Kainova,1956年-1960年),两人婚后的生活完全不美满,最终令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三年便结束,玛嘉列堤没有为肖斯塔科维奇诞下任何子女。第三任妻子是伊利娜(Irina Supinskaya,1962年-1975年),两人年龄相距达29年,伊利娜一直陪伴肖斯塔科维奇直至他离世。同样亦没有为他诞下任何子女。


      冷风过境:肖斯塔科维奇:一生都在等待枪决


      “等待枪决是一个折磨了我一辈子的主题。”晚年的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向年轻的友人伏尔科夫讲述往事时,忽然沉默良久,然后如是说。伏尔科夫同情的看着这位苏联最负盛名的音乐家,那是一张满是孩子气的脸,圆圆的镜片,蓬松的头发,总是尴尬和手足无措的神情,谨慎得几乎称得上畏惧的眼睛,这张面孔是如此意味深长,一个时代对一颗灵魂所能造成的痛苦挤压,在这张脸上纤毫毕现。

      1934年,肖斯塔科维奇29岁,已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作品,是苏联音乐界最闪耀夺目的新星。这一年,他的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在列宁格勒举行首演,好评如潮,不久开始在欧美各国公演。一时间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隐然已是苏联音乐第一人。但这部红极一时的歌剧却惹恼了一个人,1936年,斯大林出席观看了该剧在莫斯科的首演,第一幕还没结束便愤然离场。1月28日,一篇题为《不是音乐是混乱》的文章出现在《真理报》上,对这部歌剧及其作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未署名文章的背后是谁,风向一下转变,各大报纸和乐评人纷纷对《真理报》利爪下的猎物口诛笔伐,各省的工人与农民聚集在广场上扬声抗议,转眼之间,肖斯塔科维奇变成了“人民的敌人”。

      他是在外省巡回表演的路上读到这篇文章的,愤怒与耻辱令他透不了气,不久他更悲哀的发现,昨日还对他笑脸相迎,赞不绝口的朋友们突然一心要将他拉入地狱,愤怒中他对友人格里克曼说:“如果有一天,我的双手被砍断,我还可以用牙齿咬住笔继续谱写音乐。”愤怒过后,恐惧如潮水般袭来。这一年苏联的大清洗进入高潮,2000多万知识分子被处决或莫名其妙地失踪,死神的镰刀在每个人的头顶挥舞。他意识到自己在劫难逃,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收拾起一只手提箱,静静的呆在家中,等着某个夜晚克格勃将他带走。他后来描述当时的心情:“我怀着一种有罪的感觉坐着,而事实上我没有犯任何罪。”但他最终幸免于难,斯大林没有将他投入监狱,这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对他的统治是种有益的装饰。“斯大林喜欢把一个人与死神面对面地放到一起,然后让这个人按着自己的旋律跳舞。”他说。最终他选择了屈服,公开做了检讨。一年后,作为赎罪,他完成了《第五交响乐》,将它献给斯大林。这部作品为他赢回了一度失去的声誉,令他正式成为苏联音乐界第一人。这场风波使他后半生都惴惴不安,他时常问别人:“如果你处于我的位置,你会怎样?”在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列比亚德金上尉诗四首》中,主人公是一个可怜虫,被人像狗一样杀死,他为这个人配了充满柔情的音乐,他说:“当我们脏时爱我们,别在我们干净时爱我们。干净的时候人人都爱我们。”
 
      做个渺小的提琴手。他本质上是一个蔑视强权的人,却不幸有着小人物般怯懦的性格。他无心成为极权之下的殉道士,于是便只有与当局保持表面的妥协与合作。和俄罗斯历史上许多呆在暴君身边的文艺家一样,他选择成为一个癫僧,这是俄罗斯民族特有的族群,类似于中国古代那些佯狂避世的智者,他们用疯癫的行为化解暴君的猜忌,偶尔甩出一两句尖刻锐利的话语,投进黑暗如水的专制体制之中。在令人窒息的高压环境中,所有人都变得卑微而胆怯。他说:“那个时候,为了说个笑话,你就得把客人带到浴室里去。你得把水龙头开的大大的,然后把这个笑话低声告诉他。甚至笑也得轻轻地笑,用手捂住嘴笑。”他的两位好友兼保护人,苏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与先锋派导演梅耶荷尔德,都在大清洗中被处决了。梅耶荷尔德被逮捕时,后悔自己没有成为一个普通的小提琴手,而44岁的元帅在被捕前居然有着相同的心愿。“这种巧合使我感到惊讶和可怕。一位是名导演,一位是著名的将领——突然都希望做一个渺小的,不受注意的人,只想坐在乐队里拉拉小提琴。”

      唯一高高在上的只有斯大林,他热衷干预一切文艺创作,而不是像太阳王路易十四那样,对艺术家们说:“这方面你们优先。”作为苏联音乐界第一人,他多次见过斯大林,“没见他有什么魔力。他是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头发略带红色,满脸的麻子,右手明显比左手瘦小,他总是藏着右手。他的相貌同无数画像上的样子一点也不像”。他忘不掉30年代中期发生的一场悲剧,300多位乌克兰盲人歌手从各地汇集起来,参加官方组织的民间歌手大会,当这些“乌克兰活的博物馆,活的历史”聚齐之后,几乎全部被枪决了,他说,因为“这些可怜的盲人们,他们唱的是旧调子,但是乌克兰正在进行伟大的事业,而这些盲人,唱着暧昧的旧歌曲,他们的流浪的歌,审查员没有办法去审查。”于是就索性全部杀掉了。他被斯大林命令与另一位音乐家哈恰图良合作,为新国歌谱曲。“这个主意愚蠢之至,哈恰图良和我风格不同,工作方法也不同……但是我们不得不服从。”一共有四首新曲参加了评选,评判专家们认为他与哈恰图良的最好,但副歌需要作少许修改。斯大林问他,需要用多少时间?他想说5分钟,但怕这样会被认为过于草率,于是改口说5个小时。结果斯大林还是皱起了眉头,最终他们的曲子落选了。哈恰图良事后责怪他,“假如你要求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也许我们就胜了……”
 
      我的交响乐多数是墓碑。《第七交响乐》是他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一部作品。不管是对俄国人还是对美国人来说,二战时苏联的最高象征就是《列宁格勒交响乐》——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 1941年到1944年,是苏联抗击纳粹德国侵略的艰苦岁月。德军将列宁格勒团团围住,声言:“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要将列宁格勒从地图上抹去。”在被围困的900天中,城内饥饿倒毙者仅官方统计就有60万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围困的最初几个月里创作了这部作品。1942年3月5日,他出逃到大后方古比雪夫市,和莫斯科大剧院乐团一起,在空袭警报中完成了《第七交响乐》的首演。5个月以后,乐谱被装入战斗机,飞行员冒着被击落的风险将它投入列宁格勒。此时饿殍满城的列宁格勒已经凑不齐一支完整的乐队,首次排练时只来了20个人,一半的乐手都是被担架抬来的,骨瘦如柴的指挥甚至挥不动指挥棒。仅经过一次15分钟的排练后,《第七交响乐》在列宁格勒大剧场首演了,饥饿的人们从四处聚拢进来,在德军的隆隆炮声中,乐团完美的完成了演出,许多乐手在结束的一刹那晕厥过去。《第七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对苏联军民士气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斯大林将它宣传为反法西斯的颂歌,并得到了盟国的好评。1942年7月19日,数百万美国人在电台里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气势恢弘的音乐,《时代》杂志将作曲家身着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的照片登上了封面——在他留守列宁格勒的日子里,他还是一个称职的民兵。这也是他最富争议的一部作品,苏联官方宣扬这是一部反法西斯的杰作,他自己也曾如此附和,但在他死后发表的自传中,他推翻了这一说法:“《第七交响曲》是战前设计的,所以,完全不能视为在希特勒进攻下有感而发。侵犯的主题与希特勒的进攻无关。我在创作这个主题时,想到的是人类的另一些敌人。”“我毫不反对把《第七》称为《列宁格勒交响乐》,但它描写的不是被围困的列宁格勒,而是被斯大林所破坏、希特勒只是把它最后毁掉的列宁格勒。”音乐艺术本身的多义性帮他隐藏了这个秘密,在他一生创作的15部交响乐中,多部作品都埋藏着巨大的悲痛,包括被公认是迎合斯大林的《第五交响乐》。官方对它的定义是充满欢欣与光明,但与他处境近似的作协主席法捷耶夫听出了异声,他在私人日记中写道:“《第五交响曲》的终曲是无可挽回的悲剧。”他说:“我的交响乐多数是墓碑……我愿意为每个受害者写一首乐曲,但是这不可能,因此我把我的音乐献给他们全体。”
 
      俄罗斯的良心。1948年, 政治再一次向他施压。2月,苏共中央对他作了严厉批评,他已写成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被认为含有“形式主义的危害”而未能公演,从此他中断交响乐写作达八年之久。他不得不抹去自我,弯曲着身子顺从权力,除了傀儡样地代表官方露面,就是写像“森林之歌”和“阳光照耀祖国”一类的音乐。但他怯懦的外表下却不时迸发出锋利的光芒。他和马雅可夫斯基被西方看作是斯大林的两大御用文人,但他嘲笑这位苏联第一诗人:“在他的诗中,他蔑视巴黎和美国,但是他却喜欢去巴黎买衬衫,而且,如果爬到桌子底下去才能拣到一支美国钢笔的话,他也愿意爬的。”终其一生,他都不愿与来苏联访问的左翼知识分子们交往,不管这人是萧伯纳还是罗曼•罗兰。他不信任这些西方人道主义者,尽管他们宣称喜爱他的音乐。他说:“这些人在苏联好吃好喝一顿,回国后就向世人描绘一个地上的人间天堂,他们真有那么愚蠢吗?”他真正尊敬的是那些“俄罗斯的良心”。他欣赏斯特拉文斯基,赞美他的傲慢:“斯特拉文斯基对这些伪君子(苏联文化官员)中的一个人,没有伸出手让他去握,而是向他伸出了手杖,这个伪君子只得去握手杖,证明他才是真正的奴才。”演奏家尤金娜是他的朋友,有一天她收到了一个装有两万卢布的封袋,别人告诉她这是斯大林送来的,于是尤金娜给斯大林写了回信:“谢谢你的帮助,约瑟夫。我将日夜为你祈祷,求主原谅你在人民和国家面前犯下的大罪。”她把这封自取灭亡的信寄了出去,万幸的是,斯大林在看完这封信后,还没来得及处置,几天后就死去了。但他始终是斯大林粉饰太平的工具。1949年,他被派到纽约市,以苏联明星代表的身份出席世界和平文化与科学会议。在会场上,一个翻译为他代读发言稿,既攻击美国穷兵黩武,又对苏联的文艺成就大唱颂歌。然后,表演进入高潮部分,一个苏联官员当众问他:“你是否认为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反动透顶?”他的嘴角和面颊开始抽搐,沉默片刻,他说:“是。”13年后,“帝国主义的走狗”斯特拉文斯基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苏联,立刻来看望他。两人四目相对,却无话可说。好一会儿,斯特拉文斯基打破了沉默:“我不喜欢普契尼。你呢?”“我也不。”他回答。这是谈话的开端,也是终结。就是最没想像力的人也不难揣测他那一刻的心情,那被人逼着向自己所敬佩的无辜者身上泼脏水的痛苦……
 
      回头看,只有尸骨成山。晚年的他,喜欢向友人讲述果戈理的故事。1930年,人们在修建一座纪念碑时,掘开了旁边果戈理的墓,发现他不在棺材里。一具伟大的尸体跑掉了,人们谣传,这个年代太糟糕,连果戈理都受不了逃走了。政府开始调查原因,发现果戈理没跑多远,他就躺在附近,脑袋掉在一边。原来人们在竖起的纪念碑上放的砖头过多,砖头砸破了棺材,也砸掉了死者的脑袋。这个死人从棺材出逃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晚年的他渐渐感到束缚在自己身上的网越收越紧。站在苏联音乐界荣耀的峰巅,他却禁不住害怕。作为一个时代的幸存者,他不怕死,但他担心死后的行状。他说:“一个人死了,别人就把他端上饭桌喂子孙后代。打个比方,就是把他收拾整齐送上亲爱的后代的饭桌,让他们胸前系着餐巾,手上拿起刀叉割死者的肉吃。你知道,死人有个毛病,就是凉得太慢,他们太烫,所以就给他们浇上纪念的汤汁——最好的胶质,把他们变成肉冻……”在他生命的最后4年,他与年轻的音乐家伏尔科夫成为密友。在伏尔科夫的鼓励下,一个“从棺材里逃出去”的计划逐渐形成,他决定秘密口述一部回忆录,将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历史告诉大众,从而纠正那个“令人心碎的奴颜卑膝的形象”。他为伏尔科夫提供材料,讲述往事,肆意评价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在伏尔科夫完成写作后,他通读了全书,并逐章签名确认,同意在他死后将书稿送西方出版。1975年9月,他死于肺癌,被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如他所料,他被东西方阵营各取所需,大卸八块。苏联宣称他是“国家最忠实的儿子”,西方国家则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苏维埃政权坚定的信徒。”一切仿佛盖棺论定,但他的幽灵却从强权与意识形态的铜墙铁壁中钻了出来,并顺手打了它们一记响亮的耳光——1976年,他的回忆录被伏尔科夫带到了国外,几年后,回忆录面世,题名《见证》。这是他一生哀乐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往事已然如烟,生灵早已涂炭,回首前尘,他的心中只剩一片怅然,就像他在生前向伏尔科夫讲述往事的时候,时常忍不住说的那样:“回头看,除了一片废墟,我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尸骨成山……”

      网友评论:强权面前,艺术家是最悲惨的,因为艺术家唯一的使命是创造,用自己的个性来创造,而统治者喜欢指定,而不喜欢别人创造,他们害怕新东西,他们喜欢维持原状,这终究是因为他们害怕人民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所有的个性创造,都是一种对现存秩序的思考,而思考,真正的独立思考,对于任何专制政体,如果蔓延开来的话,都是可怕的,因为这意味着人们精神的独立,而这对于他们将是不堪忍受的。 艺术家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不能自由地创作与抒发,其实是最深重的痛苦,因为他在这世上唯一的权利被强行剥夺了,于是艺术家生不如死。才能明白真正的艺术——究竟是什么?

 

      作品:肖斯塔科维奇以自己的姓名而写成的DSCH动机,由 D-E♭-C-B 四个音所组成。肖斯塔科维奇著名的作品包括他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各15首,其中交响曲创作的高峰期在1930-1940年代,弦乐四重奏则是在后期(1960-1970年代)。另外他分别为钢琴、小提琴及大提琴各写了两首协奏曲;室乐方面,他亦创作了唯一的一首钢琴五重奏及两首钢琴三重奏;歌剧方面,则以《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和《鼻子》较为著名。他一生中亦创作了不少的电影音乐、舞台音乐及管弦乐组曲,近年来开始有唱片商陆续为此录制唱片。当中以他两套“爵士乐组曲”尤为最著名。


      曲名作品编号年代叙述
      第1号交响曲op.101925年一部清新有活力的作品。风格近似于斯德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他的音乐学院毕业作品。
      第2号交响曲《致十月》op.141927年实验性很强的单乐章作品。由混乱转变为有序,再加入赞颂列宁的合唱。当中的一个乐段纪录了作曲家年幼时亲眼看见一个男孩在街头暴动中被杀害的事件。这个主题在后来的第11号交响曲中再次使用。
      第3号交响曲《劳动节》op.201929年另一部实验性的带合唱的单乐章作品.
      第4号交响曲op.431936年一部大型的马勒风格的作品,创作过程中遇到了斯大林攻击《穆森斯克郡的麦克白夫人》的事件而被遭第一次讉责,乐曲首演被取消,作曲家亦将它封存达25年,直至1961年才作正式的首演。
      第5号交响曲op.471937年响应第一次讉责时的作品,一改早期作品较前卫的风格,采取较保守传统的写作手法,最后借此得以回复作品演出机会,其中第四乐章由低音铜管及定音鼓制造强烈昂扬旋律,作曲家最受欢迎和成功作品。
      第6号交响曲op.541939年风格类似于第五。只得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比第二和第三乐章的总长度还要长。
      第7号交响曲《列宁格勒》op.601941年创作于二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作品中最长的一部,反映苏联人民的战斗精神。
      第8号交响曲op.651943年一部非常阴沉的反映战争的交响曲。
      第9号交响曲op.701945年一部紧凑的作品,轻松的风格接近于第一交响曲。原本苏联政府期待此曲成为庆祝二战胜利的大编制胜利交响曲,但这首编制不大,风格轻松的交响曲显然不合斯大林期望,使得作曲家后来遭受第二次讉责。
      第10号交响曲op.931953年草稿最早可追溯于1946年,但因经历第二次讉责的影响而被临时抽起,直至1951年才完成,首演更要在斯大林过世后才能完成,是另一首较常演奏的作品。
      第11号交响曲《1905年》op.1031957年反映1905年的冬宫屠杀。
      第12号交响曲《1917年》op.1121961年为纪念列宁及1917年十月革命而创作的乐曲,同时亦是作曲家加入苏共后的第一首交响曲,政治宣传意识极浓,被喻为所有交响曲中最不受欢迎的作品。除作品全集中,鲜见单独的录音制作。
      第13号交响曲《巴比雅尔》op.1131962年继第2,3号交响曲后再次使用人声,更接近于一部声乐作品。除了乐队外,还包括男低音独唱和男低音合唱。取材自诗人叶甫根尼•叶夫图申科(Yevgeny
      Yevtushenko)的诗篇,反映出二战期间位于基辅附近的巴比雅尔,成为了德国纳綷军屠杀大批居苏的犹太人的地点。由于题材敏感,不被当时苏联当局所接纳,而且首演时遇上很多波折,亦令一直为他交响曲作首演的指挥家姆拉温斯基关系决裂。
      第14号交响曲op.1351969年有11个乐章的作品,接近于声乐作品,由女高音、男低音、敲击乐和弦乐所演奏,歌词取自不同国家不同诗人的诗,主要表现了死亡,气氛十分阴暗。
      第15号交响曲op.1411971年作曲家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性作品,引用了罗西尼、瓦格纳等多位作曲家及他自己的一些音乐素材。

      协奏曲
      曲名作品编号年代叙述
      第1号钢琴协奏曲op.351935年弦乐器伴奏,另外需要一支小号,有如第二独奏。是六首协奏曲中最常演奏的。
      第2号钢琴协奏曲op.1021957年为儿子19岁生日而创作的作品。钢琴独奏主要是以两手作八度或双平行八度演奏。第一乐章出现了英国曲调“Drunken
      Sailor”。此曲调于第三乐章以7/8节奏出现。是作曲家少有的乐观、正面和活泼的创作。然而他自己亦有感这首曲“没甚艺术价值”。
      第1号小提琴协奏曲op.771947年-1948年第二次讉责时期创作,首演要在八年后才能实现。当中谐跃曲用上了“DSCH动机”-以作曲家的名字来创作的音乐动机,也引用了贝多芬的《第5号交响曲》、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以及作曲家的《第7号交响曲》片段。献给小提琴家埃尔斯蒂克。
      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op.1291967年最后写成的协奏曲。同样献给埃尔斯蒂克,作为庆祝60岁生日,有指肖斯塔科维奇以升c小调写成此曲是受他所爱的浦罗哥飞夫《第7号交响曲》所启发。
      第1号大提琴协奏曲op.1071959年献给大提琴家罗斯卓波维契。“DSCH动机”不断地在全曲中穿插和变化。亦有采用较早期作品的片段。继《第1号钢琴协奏曲》后最多人所认识和演奏。
      第2号大提琴协奏曲op.1261966年同样为罗斯卓波维契而创作。最终版本和初稿有很大的分别,作曲家甚至将本来写好的乐章弃用重写。在作曲家60岁生日音乐会中首演。


      弦乐四重奏
      曲名作品编号年代叙述
      第1号弦乐四重奏op.491938年第一次讉责后,和《第5号交响曲》同时期的作品,巴夏将此改篇为室乐交响曲(49a),由弦乐团演奏。
      第2号弦乐四重奏op.681944年由贝多芬四重奏负责首演,亦成为了作曲家绝大部份弦乐四重奏的首演指定演奏者。
      第3号弦乐四重奏op.731946年题献给贝多芬四重奏的作品。巴夏将此改篇为室乐交响曲(73a),由弦乐团、木管乐器、竖琴及钢片琴演奏。
      第4号弦乐四重奏op.831949年题献给已故的艺术家Pyotr
      Vilyams。受第二次讉责所影响,首演要推迟至1953年。巴夏将此改篇为室乐交响曲(83a),由弦乐团演奏。
      第5号弦乐四重奏op.921952年另一首题献给贝多芬四重奏的作品。并且首次在作品中采用DSCH动机。
      第6号弦乐四重奏op.1011956年
      第7号弦乐四重奏op.1081960年纪念已过身的第一任妻子。十五首当中最短的一首。
      第8号弦乐四重奏op.1101960年15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出名,原曲及巴夏为弦乐团改篇的室乐交响曲(110a),同样为演奏最多的一首。另外巴夏的改编版本亦是作曲家唯一在世时所认可的改编版本。
      第9号弦乐四重奏op.1171964年献给他的第三任妻子;另外本曲为第二版本,第一版本作成后,因作曲家不喜欢而亲手丢在火炉内烧毁。
      第10号弦乐四重奏op.1181964年巴夏将此改篇为室乐交响曲(118a),由弦乐团演奏。
      第11号弦乐四重奏op.1221966年献给贝多芬四重奏成员的第一首(已故的前第二小提琴手Vasily Shirinsky)
      第12号弦乐四重奏op.1331968年献给贝多芬四重奏成员的第二首(第一小提琴手Dmitry Tsyganov),采用十二音列写作手法。
      第13号弦乐四重奏op.1381970年献给贝多芬四重奏成员的第三首(前中提琴手Vadim Borisovsky),采用另一首采用十二音列写作手法。
      第14号弦乐四重奏op.1421972年-1973年献给贝多芬四重奏成员的第四首(大提琴手Sergei Shirinsky)。
      第15号弦乐四重奏op.1441974年只有此乐曲和《第1号弦乐四重奏》,并不是由贝多芬四重奏作首演(因为原大提琴手Sergei
      Shirinsky在首演前一个月突然离世),十五首当中最长的一首.兼且全部六个乐章都是以慢板(Adagio)去演奏。

 

 

      厦门吉他培训中心

      厦门吉他网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软件下载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2024厦门吉他网(www.xiamenjita.com).中国 .厦门.
Copyright ©www.xiamenji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jw@jmu.edu.cn QQ:892368450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21102000084
闽ICP备080035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