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厦门吉他网首页 ->音乐大世界 访问次数:8670702 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
     
 
  ★ 欢迎光临厦门吉他网! 厦门吉他培训中心(Amoy Guitar Training Center)是您厦门学习吉他的第一选择!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浅析挂留和弦的构成原理与应用
吉他的音色问题
吉他习琴者常见的几个问题及成
西班牙学派的右手触弦点
中央音乐学院杨鸣:10岁到1
古典吉他自然扫弦法的音色练习
更多>>
巴赫《恰空》chaconne
《樱花主题变奏曲》解析
《加州旅馆》翻译与分析
《维拉罗勃斯第二首音乐会练习
索尔《月光》的演奏分析
玛拉兹的《西班牙小夜曲》解析
 更多>>
  ||------音乐大世界------||
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的定位探析,李建武,厦门集美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李建武  文章来源:集美大学  添加时间:2012-10-21  点击次数:2716

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的定位探析
李建武
(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
 
[摘要]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质化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文章论述了音乐类专业在研究型多科性大学与教学型多科性大学中的定位,前者应该以音乐学研究为主,后者要体现区域特色,加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针对多科性大学的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要合理规划课程与教学内容,积极发挥音乐社团在音乐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多科性大学;音乐教育;艺术学门类
 
自世纪之交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音乐教育快速发展,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1、多科性大学的音乐类专业与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相比,其人才培养目标有何不同?2、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如何抓住音乐的本质进行教学?3、多科性大学的音乐类专业与其它专业是什么关系?如何对非音乐专业进行音乐教育?本文将对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的发展概况与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其在不同类型多科性大学中的定位。
 
 
一、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的发展概况
多科性大学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为主干学科,以其它学科为支撑学科,在此基础上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协调发展的学科群,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并能不断衍生出新的分支学科的大学。音乐学科是多科性大学的分支学科之一,随着多科性大学的发展,音乐类专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1912年,蔡元培先生担任教育总长,他在就职演讲中将美育列为国民教育宗旨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同年设置“乐歌”为必修课,1931年清华大学成立西乐部,1952年开始院系调整,按照苏联的模式向专业学院发展,1952年以前的清华大学是包括工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等多个学科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之后的清华大学成为只有工科一个学科门类的大学,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这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体现了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我国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的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末我国高校大规模的合并重组之后。除了上海音乐学院等9所独立音乐学院外,还有两百多所含有音乐类专业的各种多科性大学,例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长治医学院音乐学专业等;根据武书连先生最新研究数据1,归纳音乐本科专业点数量、音乐领域硕士点数量(见表1):
表1              音乐本科专业点数量、音乐领域硕士点数量
 
音乐学
音乐表演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舞蹈学
美术学
艺术类
本科专业点
硕士点数量
本科专业点
273
169
34
107
248
446
686
硕士点
78
32
121
198
476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设置艺术类本科专业点的大学有446所,其中设置音乐学专业的大学有273所,设置音乐表演专业的大学有169所,设置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大学有34所,设置舞蹈学专业的大学有107所。我国有476所大学设置了硕士点,其中音乐类硕士点有78个,音乐类专业过去被授予文学硕士学位,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新设“艺术学门类”,音乐类专业将被授予艺术学学位,这对于音乐等艺术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面临的问题
从上文可以看出,多科性大学的音乐类专业规模不断扩大,音乐学科随着艺术学门类的发展也蓬勃发展。正如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仲呈祥所说:“艺术学‘自立门户’,从哲学思维科学层面上充分肯定了艺术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也结束了艺术学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授予文学学位的历史,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艺术学学科建设,任重道远,使命光荣”2。多科性大学的音乐类专业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专业设置盲目等诸多问题。
 
㈠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设置盲目
上文数据表明,有65%的本科大学设置了艺术类,39.8%的大学有音乐学专业,但多科性大学音乐专业的设置是盲目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例如,一些多科性大学的音乐表演与音乐学专业,使用的教材相同,教学内容也十分接近,据调查,这两个专业的学生自己也认为没有太大区别。光明日报曾指出:“有些地方音乐学院的建立之草率,简直令人瞠目,一些诸如水产类的专业大学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或者长官意志所决定,虽然根本不具备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能力,却也纷纷建立起音乐学院。只要交足够的钱,就能入学,还美其名曰:双赢。如此考生出钱,学校发文凭,何谈含金量?”3而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多科性大学办学规模扩大、管理部门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有关。上海音乐学院走的是培育音乐精英道路,其师资与生源占有绝对优势地位,而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多数模仿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例如,规模较大的多科性大学,其音乐学院也模仿设置声乐系、器乐系、音乐学系等,而规模小的则设置声乐教研室、器乐教研室、音乐理论教研室,多科性大学的音乐类专业办学缺乏特色,专业设置盲目,师资等也处于劣势地位,因而面临着边缘化和被淘汰的困境。
 
㈡音乐考生盲目报考
有些地方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以及对文凭的盲目追求,音乐高考文化课成绩低,招生标准有弹性,考试内容容易突击等原因,造成音乐考生盲目从艺、盲目报考。音乐考生专业素质低的生源比例增大,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这类考生大多数被录入招生数量大的多科性大学中,高昂的学费,渺茫的就业前景,迫使报考数量开始回落,以山东省为例,艺术类考生2002年是3.2万人,2004年猛增至9.3万人,2007年达到16.92万人,而2010年理性回落到9.06万人4。与音乐高考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率低,根据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部分专业毕业生规模及就业率区间分布,音乐类专业的就业率与报考热度形成强烈反差5(见表2),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规模比较大,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毕业生规模比较小,这与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数量成正比。音乐学就业率区间是C-,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是C+,音乐表演C+。音乐学就业率与中医学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麦可思根据全国调查数据6,提出2009年大学生“红黄绿牌”专业名单,音乐表演、中医学等专业被列入红牌专业,因为就业率低,大多数毕业生为生存而改行。
 
表2       音乐与相关专业就业率与报考热度对比表
专业
毕业生规模
就业率
区间
高考专业报考
热度排名
音乐学
20000-30000
C-
171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1000-2000
C+
230
音乐表演
10000-20000
C+
178
中医学
8000-9000
C-
82
航海技术
1000-2000
A+
176

 
㈢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的影响力度小
在多科性大学,普遍认为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是必要的,但音乐专业对其影响力度非常小,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对多科性大学非音乐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认识模糊,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缺乏规划,部分学生对音乐选修课抱着混学分的错误思想。2.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实践往往凭感觉自发完成,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3.硬件设施缺乏或利用率非常低。
 
三、音乐类专业在多科性大学中的定位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一些社会信誉低的学校,教学质量差、就业率低的专业将被淘汰。多科性大学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根据自己学校的类型准确定位音乐类专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多科性大学应根据学校特色资源设置专业,体现音乐类专业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寻求音乐学科更大的发展空间,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切忌仿制九所独立设置音乐学院的系科专业设置及办学模式。
 
㈠研究型的多科性大学要以音乐学研究为主,应根据学校特色资源设置专业
 
多科性大学应根据学校特色资源进行专业设置,多科性大学的优势是学科交叉,音乐可以尝试与以下学科进行交叉,音乐与教育学(音乐教育),音乐与声学(音响工程)、音乐与管理学(音乐市场管理)、音乐与医学(音乐治疗)、音乐与计算机(音乐软件、电脑音乐制作),音乐与外语(音乐文献翻译),音乐与文学(歌词与剧本创作),多科性大学重要的是要办出学科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研究型的多科性大学要以培养研究型的高层次音乐专业人才为目标,要以音乐学研究为主,研究型多科性大学进行音乐学研究时,需要在人文学科这个大的学科体系下来认识。音乐学需要开放自己学科的边界,突破所谓专业限制,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效对话,从人文、美学、哲学等多角度与音乐形成交叉。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在传统的文、史、哲学科之外,还设有音乐、艺术、翻译等人文学科,香港中文大学的音乐系隶属文学院,设有博士点,尽管只是多科性大学的一个系,其影响力远远超过内地一些音乐学院。显然,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放弃自己的优势,模仿专业音乐学院去办学是不明智的。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曾指出:“在西方及东欧大部分国家中,音乐学一般都设置在综合性大学,属于人文学科的范围,而我们往往对此感到诧异,这恰恰说明我们头脑中缺乏‘人文学科’的概念。从许多国家音乐学的发展经验来看,却也是大学的人文学科同行较容易理解音乐学的价值,而实践的音乐家(作曲家、演奏家)在一开始反而会对音乐学产生偏见。……世界上似乎只有苏联和中国是将音乐学系设置在音乐学院内的,这也许是我们照搬“苏联模式”的又一个误会”7。 杨燕迪指出了多科性大学音乐学专业的优势。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成立于1997年,于2006年升级为艺术学院(含音乐学系),拥有艺术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因为定位准确而后来居上,在音乐学研究方面也迅速占据了制高点。
 
 
㈡教学型的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定位要体现区域特色,教学与科研要协调发展,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多科性大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综合”,但综合会导致同质化,造就同质化的人才。音乐类专业要积极探索学科特色,如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人才培养特色等,在音乐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都要能够体现出专业特色。教学型的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避免贪大求全与重复设置专业,要注意教学与科研的互补作用,要注意音乐科研的特殊性。音乐作品的创作和展演也是科研的重要方面,音乐专业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创作、表演的关系,教学是基础和中心,科研、创作、表演是对教学的提升。音乐创作的本质是作曲家用作品来表达自身和他人内心的精神活动,是主动地审美活动,而欣赏是被动的审美活动,表演则是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审美活动。因此,要努力形成了“教学、创作、表演”三位一体的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型的多科性大学音乐类专业需控制招生量,提高生源质量,树立唯才是举的“能力本位”观念,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音乐实践方面,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演出与创新的能力。台湾高校就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台湾高校的音乐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十分注重实践的特色,都十分注重学生在音乐演出经验、乐队演出合作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8。荷兰著名的ArtEZ是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大学9,大学三年级开始必须参加社会实践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400多个学时,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到中小学校、社区、教堂、文艺团体、养老院等去参加各种音乐与辅导活动。这种学以致用的社会艺术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它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
 
 
㈢加强多科性大学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
以美育为主的音乐教育对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音乐具有均衡开发大脑的作用,能够唤起情感共鸣。钱学森谈到音乐对其影响:“音乐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的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结合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10。对大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也能够提高就业率,因此,在多科性大学中的音乐教育要承担起责任,具体方法是:1.制定多科性大学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教学大纲、教学形式等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完善音乐公共选修课,也可以尝试设置音乐第二专业。2.多科性大学音乐社团要发挥积极作用,在音乐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创作与表演反映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3.在硬件设施上,建设专业的音乐欣赏教室,提高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乐设备的利用率。多科性大学要实现音乐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协调通才与专业、人文与科技等诸多关系,以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书连.《挑专业 挑大学:201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18
[2]仲呈祥.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随想[N].光明日报,2011-5-20(12)
[3]李韵.九与二百的尴尬——关于高等音乐教育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4-4-14(T00)
[4]徐登峰.朱文.高等音乐教育招生与就业问题引发的思考》[J].大舞台 2010(1)227
[5]美忠.2008年高考专业报考热度表[J] .高中生之友,2009.5-6.上半月刊94-95
[6]钱滢瓅.一项今年高校各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法学计算机英语专业“饭碗”最难找[N].新民晚报,2009-12-23(A7)
[7]杨燕迪.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1(2):3-9
[8]丁嫚莉.台湾高等音乐教育介评[J].人民音乐2009(11):52-54
[9]杨孜孜.荷兰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迪——构建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J].人民音乐2008(2):62-64
[10]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24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软件下载  |  设为主页  |  收藏本站  |  管理登录  
版权所有2024厦门吉他网(www.xiamenjita.com).中国 .厦门.
Copyright ©www.xiamenjit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jw@jmu.edu.cn QQ:892368450
公安机关备案号:35021102000084
闽ICP备080035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