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学校/集美大学校歌 五线谱/简谱/歌词
《集美大学/集美学校校歌》 歌词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 天然位置,惟序与黉,英才乐育,蔚为国光。 全国士聚一堂,师中实小共提倡,春风吹和煦,桃李尽成行,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 ‘诚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
集美学校/集美大学校歌 五线谱高清晰乐谱两种免费下载方式 1、请到厦门吉他网上层目录:吉他谱下载(曲目列表); 2、请到网站首页左侧——站内搜索——(下拉菜单)吉他谱下载;
集美学校
集美,俗名“尽尾”,即大陆尽处;又名“浔尾”,即浔江之尾。明末集美进士陈文瑞嫌“浔尾” 不雅,改称“集美”,寓集天下之美,但未通行.至陈嘉庚先生1894年创办惕斋学塾,1913年办集美小学,1917年办女子学校,1918年办师范和中学,1919年办幼稚园,1920年办水产科和商科。1921年办女师后,于1921年2月将这些学校 定名为“福建私立集美学校”总校名。又因军阀混战,给学校带来严重滋扰,经陈嘉庚先生和校长向南北军政府呼吁保证学校的安全和宁静,要求划定为“永久和平学村”,得到南北方承诺。1923年10月,由孙中山先生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学校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并电令闽粤省长及统兵长官“特别保护”。“集美学村”才因此得名。此后,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1925年又在集美办农林部,1926年办国学专门部,1927年办幼稚师范,并建有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水厂电厂等公共设施,统称“集美学校”。集美学校从幼稚园小学中学以及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国学等都设有专科,其规模之宏大,设备之完善,为当时国内所罕见。
八十多年来,集美学校不断充实扩建,现在已拥有学领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共12所院校、具备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学村了。八十年来,集美学校共有81131名毕业生,他们遍布世界各国和台港澳地区,有不少是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专家学者。现在集美学校拥有在校师生员工15000余人,其中学生12000人,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00余人,设50个专业,开设课程800多门。
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举世无双,他为保证学校费用,把国外所有不动产7000亩橡胶园和店屋货栈以及5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均作为集美学校的基金,他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议上慷慨陈词:“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四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决心之大,千古一人!为完成陈嘉庚的遗愿,1993年10月,国家农业部交通部福建省厦门市共同筹办集美大学,以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政专科学校、集美师专为基础,同时成立工商管理学校,1994年1月正式揭牌。1995年9月,新建立的工商管理学院正式开课,前后不到两年。集美大学是一所面向海内外,面向21世纪,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具有国际性,综合性,开放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大学。
解放后,集美学村展开了大规模建设,现在,具有“嘉庚风格”的数十栋教学楼和体育馆音乐厅购物中心等掩映在白云绿树之间,万顷碧波之畔,宁静而瑰丽,参差而恢宏,加上那龙舟池畔的七座亭台阁榭,重檐飞翘,雕梁画栋, 金碧辉煌,真乃是人间仙境,旅人之家!
“延平故垒”位于集美学村旁,是陈嘉庚先生特意保留下来的古迹。明末清初,郑成功距厦门与清兵对抗,清军就是从这里攻击对面的高崎,故而集美就为双方争夺的军事要点了。为此,拥历十三年,郑成功的部将中提督刘国轩在这里筑“集美寨”,一夜而成,与对面的高崎寨互为犄角。自后,郑军与清军多次在此激战,“集美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集美寨”是郑成功的重要防御设施。1922年9月,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寨遗址建成集美小学,将楼房定名为“延平楼”,同时,保留了这个寨门,在巨石上镌刻“延平故垒”四字,并在其旁安放了一尊古炮,以资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延平楼被日军炮火摧毁,1953年陈先生重建延平楼,抚今追昔,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做出一番事业,陈嘉庚也在此兴学育人,都给我们后人莫大的鼓励,我们只有奋发前进,才能告慰先人。
在延平楼右边有一座手持快枪跃马飞奔的铜雕像,那是归侨集美校友抗日女英雄李林的雕像。李林原是一弃婴,被华侨收养,4岁赴印尼探亲,后又回到集美求学,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再到上海入中学,北平国民大学参加抗日爱国斗争,并参加中国共产党。受党的派遣到山西雁北建敌后根据地,任雁北游击队政委,骑兵营教导员专署秘书主任等职,驰骋长城内外,1940年4月,在反围攻中陷入重围,壮烈殉国,牺牲时不满30岁。李林领导山西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功勋,同样值得我们崇敬和怀念!
集美幼儿园
集美幼儿园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9年创办,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中国个人自己创办的学校之一。幼儿园地处充满文化气息的集美学村里,园内独特的欧式建筑风格,四处花草绿树环绕,是一所充满活力和希望的花园般的幼儿园。幼儿园名称:厦门市集美幼儿园。幼儿园性质:国营。联系电话:0592-6068132。联系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岑路3号。
集美小学
集美小学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最早创办的一所学校,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悠久。目前全校有教职员工281人,在校学生1630人,是厦门市规模****的小学之一。
学校地处集美学村中部,一水环绕,波映层楼,树掩亭榭,环境清幽,是儿童少年理想的学园和乐园。学校占地面积22011平方米,建筑面积9166.4平方米。校园里有一幢教学大楼—“三立楼”(由立功楼、立言楼、立德楼组合而成)。这是厦门地区第一个共青团部诞生地,是革命斗争时期厦门革命的发源地。1997年重建以后,全座教学楼6400平方米,是一幢多功能、规范化,设施日趋齐全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校园里有雄伟壮观的敬贤礼堂,还有百尺钟楼,如今已成为集美学村的标志。学校还拥有供二千多人活动的体育场所。1980年12月学校被定为福建省重点小学。
学校以“诚毅”为校训,以注重德、智、体、美四育为办学传统,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几十年来,学校实行科学管理,开齐各学科,同时办有艺术团、少体班、美术、书法班、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生动活泼,学校曾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称号。学校坚持用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流,激励师生爱国爱乡、勤奋学习、追求真理、努力进取、报效祖国。学校的校史室内容十分丰富,被评为“厦门市十佳红领巾阵地”。
目前,全校师生为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更加精神焕发,齐心协力,为把集美小学办成更富有特色的学校而努力。
集美中学
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 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 郭沫若
厦门集美中学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学子遍五洲,声名播四海,被誉为“中国名校”。系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省文明单位、省素质教育先进校、省德育基地、省校园安全先进校。
二十世纪初叶,被毛泽东主席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针对中国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状况,立下兴学报国之志。他在海外艰苦创业,倾尽毕生资财和心血,创办了厦门大学,创办了以集美中学为主的闻名中外的集美学校,并立下“诚毅”校训。建校以来集美中学培养和造就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人才,如两院院士伍献文、蔡启瑞、张乾二、邓从豪、李幼平,著名作家白刃,著名电影导演黄健中,著名作曲家李海晖,著名书画家梁披云,黄永玉,著名实业家李尚大、李陆大等等。学校被称为“革命摇篮”,有着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校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学校被称为“侨生摇篮”,培养的5万多名校友,相当一部分分布在海外,成名成家成才,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郭沫若先生有联赞曰:“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学校位于厦门经济特区,与宝岛台湾一水之隔,与集美旅游区融为一体,依山傍海,景色秀丽,四季如春,占地10万平方米。学校设施先进,配备齐全,拥有标志性的陈嘉庚建筑楼群,拥有全省中学一流的科学实验楼、室内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套房式学生公寓、招待所等。占地12万平方米,投资1个多亿的的新高中部2007年8月即将动工建设。
学校以“慎选教师,严谨治校”著称,保证了高水平的办学质量。新时期,实施“名师工程”,每年投入百万引进名师,师资雄厚,有教职工250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80多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0多人。还常年聘请外籍教师和著名专家、教授上课、讲学。学校面向全市招生,面向全省招生,面向海外招生,培养适应社会、面向未来的“素质+特长”学生,在校生3000多人。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在全省首办“新疆内高班”;与澳大利亚合办“高中双学历课程班”。学校开放办学,与海内外著名学校共建,与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往来、合作频繁,是华文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对台工作的重要桥梁,是展示中华文明的窗口学校。
近几年,学校高考中考成绩不断突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深受政府社会赞誉。高考上线率100%,本科上线率超过90%。中考稳居集美、海沧区首位。校报《集美中学》获全国特别奖;学生电视台和电视节目获全国金奖;研究性学习硕果累累;网络实验班特色凸显;个性化作文课题成绩突出;文体成绩斐然:多次荣获厦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冠军、厦门市中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学生艺术团多次应邀出访新加坡、香港、台湾等。集美中学网址 http://jmzx.edu.xm.fj.cn/
集美大学
创办集美大学是陈嘉庚先生的夙愿
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敲响集美这个小渔村第一声学钟之后,相继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集美中学、集美师范学校、集美商业学校、集美农林学校、福建高级航海学校、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国学专门学校和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等十余所学校。陈嘉庚先生在创办各校期间,还建造了统一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美术馆、音乐馆、医院、大礼堂、航海俱乐部、大运动场、银行、电厂、自来水厂、印刷厂、游泳池、龙舟池等教育公共设施,同时,还购置了价值昂贵的航海学生实习船。这些为集美学村各学校服务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体现了集美学村的完整性,并大大提高了集美学村各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得集美学村成为当时闻名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办学水平的学村。
陈嘉庚先生在创办了初等、中等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后,觉得这些还不是解决振兴祖国文化问题的根本。他认为,“法治之根本,非在中小学也……端赖正当专门大学。”“何谓根本?科学是也。今日之世界,一科学全盛之世界也。科学之发展,乃在专门大学。有专门大学之设立,则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之才,乃能辈出。”于是,他于1921年4月,假集美学校校舍创办了厦门大学。尔后,为了弥补厦门大学在学科上的不足,他又设想办集美大学。
1923年初,陈嘉庚先生连续给当时的集美学校校长叶渊写了三封信。他在第一封信(1923年1月27日)中明确提出:“本校将来应改为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他考虑“厦大办不到之科而由本校承办,并助吾闽各科学之完备也”。同时他还就师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愿往欧美留学或调查考察,以一年为限。应开各费,由本校负责。薪傣与优待费,仍旧准(原来标准)给。”“若于普通学毕业(指大学毕业)后,有意再留一、二年更求高深之学问者,本校可助其学费,禅他年回国得尽本校之职务,而壮名称实于集大(指拟办的集美大学)也。”在第二封信(1923年2月23日)中,陈嘉庚先生提到,预算过几年如能获利250万元,可供两大学(指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之费。在第三封信(1923年2月28日)中,先生则详细表达了关于校舍建设的设想。他说:“故今日计划集美全部,宜以大学规模宏伟之气象,按二十年内,扩充校界至印斗山(在集美学村北面)。建中央大礼堂于内头社边南向之佳地……至于大学校舍之地址,弟意非内头社,后则许唐社后诸近处,另独立山岗,建较美观座座独立之校舍。”由此可见,陈嘉庚先生当年对办集美大学有过很周密的考虑。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集美学村的办学规模和层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显著发展,相继设立了五所大专院校: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十年来,这些院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并且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合并组建集美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建国后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委(俗称为“条”)和地方政府(俗称为“块”)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按部门、行业来规划和发展经济。与此相适应,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相继创办并直接管理了一批为本行业、本部门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创办并直接管理了一批为本地区服务的高等学校。这样,就形成了条块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条与块的院校各自分工负责为部门、行业和地方培养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发生重大的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体制很难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并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及其所带来的问题是条块分割,自成体系,各自封闭办学,直接导致部门和地方在低水平上重复设置高等学校和专业,造成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在条块分割的限制下,一些已经设置的院校和专业,由于本部门或本地区对人才需要有限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另一些部门或地方却又根据自己有限的需要,投资新建同样或类似的院校和专业。这样就使得学校的规模效益很小,投入有限,办学条件也难以改善。这种体制还造成单科性院校比重过大,数量过多的弊端。这些单科性院校因为行业性较强、专业面窄,造成毕业生知识面较窄,适应性较差,后劲不足,并由此造成我国高等学校缺乏生机和活力。
从国家有关部门分别接管集美各院校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教育体制虽几经变革,但基本上还是实行“条块分割”的办学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学村各院校也相应地都存在着科类单一、各自为政、封闭办学、“小而全”的弊端,使得过去十分完整的集美学村实际上已失去了整体性。在总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的集美学村,五所院校紧紧相连,有的只是一墙之隔,其中三所院校还分别辟有新校区。五所院校总在校生数约6000人左右。五校都各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五个基础部、五个图书馆、五个运动场,专业设置也多有重复,师资不能互相流动,资源不能共享。
显然,如果不改变集美学村这种分散办学的状况,不解决由这种体制所造成的集美学村在结构、布局、质量、效益等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那么,集美学村各高校就很难进一步得到健康发展,就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不能适应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就不可能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历史重任。面临世纪之交,把一个什么样的集美学村带入二十一世纪,以迎接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和挑战,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充分利用集美的教育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办学效益,使集美各高校上层次、上规模,跃登新台阶,一直是各校及其主管部门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更令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以及一些热心人士久久思索的问题是:继承陈嘉庚先生的遗志,使其创办集美大学的愿望得以实现。
●社会各界积极倡议组建集美大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集美学村许多专家、教师,或通过撰写论文,或进行课题研究,或召开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讨论建立集美大学。他们的研究成果分别在《未来与发展》、《高等工程教育》,以及《集美校友论坛》、《福建高等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海内外一些报刊也作过报导,产生过积极的反应。
1993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九十年代,高等教育要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办集美大学的建议,又重新引起了海内外关心集美学村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关注。是年初,福建省召开教育工作会议,有人提出要在南部筹办集美大学,在北部筹办南平大学。这期间,集美校友、印尼企业家李尚大先生也在为组建集美大学之事奔走、呼吁。他分别向王兆国、陈光毅、贾庆林、洪永世等领导连续写了十多封信,恳切要求政府筹办集美大学。李尚大为了当面向贾庆林省长要求办集美大学,曾一直在厦门宾馆的大堂等候到午夜。在这段时间,陈嘉庚先生的胞侄陈共存先生,也多次向国家教委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要求办集美大学。
同年3月21日,钱伟长、汪慕恒、陈心铭、洪惠馨、张乾二、赖万才、张楚琨等七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提交了提案:《关于组建集美大学的建议》。该提案指出:在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认为在原有五所高校的基础上,再加上已设在学村中的福建轻工学校、福建化工学校和福建集美水产学校等三所中级专业学校,共有八所院校联合组建集美大学,这完全符合李鹏总理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要改革管理体制、教育结构……。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和多种办学模式”的精神。
我们认为,组建集美大学具有以下好处,必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这一举措显示了进一步弘扬陈嘉庚先生爱国、爱乡捐资办学的伟大精神,必然在海外产生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增加统一祖国、建设祖国的巨大凝聚力。二、集美学村创建八十年来,校友遍布全球,其中有一大部分校友已有相当建树,此举必然在海内外校友中产生重大影响和振奋。组建集美大学必将激励他们捐资办学的热情,有利于发展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三、促进学村八所院校理顺管理体制、教育结构的改革,调整专业设置,进行多层次办学,以及加强党的统一领导,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发挥更大的优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利用厦门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办好学校,为经济建设服务。
4月30日,陈嘉庚国际学会发表《建议筹办集美大学公启》,指出:我会自创立以来,即以弘扬陈嘉庚精神、维护及发展陈嘉庚先生所创教育事业为本会具体的任务。今年三月廿四—廿九日,本会董事会在厦门成立的同时,经与福建省、厦门市当局及海内外热心人士深入探讨,初步取得共识,一致认为将集美各院校重组成立集美大学条件已经具备。现将我们的设想阐述于下,敬祈垂注,并赐予支持与协助。陈嘉庚先生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他不单倾注毕生的精力与财力兴学育才,且对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并具一套完整的教育思想。他在家乡集美,自1913年创办小学起,至1927年,办有男女小学、男子师范及中学、女子中学和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幼稚师范各职业学校与国学专门学校,共九校,并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美术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
1949年以来,集美学校经过调整与发展,已先后成立了五所高等院校,即:厦门水产学院(属国务院农业部)、集美航海学院(属国务院交通部)、福建体育学院(属福建省教育委员会)、集美财政专科学校(属福建省财政厅)和集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属厦门市教育委员会)。集美已成为高校密集的学村。然而,由于这几所高校的上级主管机构不同、所属行政体系不一,使得名校间的协调与合作未能达到理想的境地。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集美各校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渐增多,在海内外的影响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立一所综合性的集美大学,时机已经成熟;同时,现有五所高校的课程与专业的设置、校址的分布、学校的历史等情况,均为综合性集美大学的成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鉴于上述缘由,我们相信集美综合大学的成立必将促进现有各高校的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从而带动当地文化与经济发展,为福建省以至中国的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特出的贡献。省市领导关心支持,学村各院校积极响应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呼吁,引起福建省、厦门市主要领导同志的关注。筹办集美大学已摆上了省、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1993年4月15日,贾庆林省长在省委、省政府举行的厦门现场办公会议上说:“集美学村要继续遵循陈嘉庚先生的办学宗旨,积极创造条件,依靠社会集资和华侨捐资办学,在集美学村创办一所面向海内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综合性、开放型、国际化的集美大学。”5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决定:“调动各方力量把集美学村建设好、管理好,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集美学村办集美大学的可行性方案,请省教委提出。”20日,厦门市政府主要领导在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八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公开表示对组建集美大学要给予大力支持,并希望能在举行纪念会时宣布成立集美大学筹委会,挂牌办公。24日,厦门市人民政府接《省长办公会议决定事项通知》,洪永世市长指示,把提出集美大学可行性方案的任务委托给中共厦门市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由其负责牵头研究。25日,市高工委邓渊源与水产学院、航海学院领导商议组织研讨、论证的工作计划。29日,厦门市王榕副市长在集美航海学院主持召开了学村各院校党政负责人会议,通报了省、市领导对办集美大学的指示。并公布了三份材料:一份是钱伟长等七个全国政协委员于3月21日向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的提案,即《关于组建集美大学的建议》;一份是陈嘉庚国际学会《建议筹办集美大学公启》;一份是集美校友、印尼企业家李尚大先生分别向王兆国、陈光毅、贾庆林、洪永世等领导要求支持办集美大学的信件。听了上述通报后,与会人员深受鼓舞。大家认为,省、市领导的想法和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陈嘉庚国际学会的公启、李尚大先生的信,都反映了集美学村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会议随即通过了筹建集美大学方案论证课题组名单。
6月11日下午,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良漙在集美航海学院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集美学村有关院校联合组建集美大学事宜。厦门市政府洪永世市长、省政府李子副秘书长及省教委、集美学村有关院校领导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认为,由学村内现有的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专科学校、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和集美华侨补习学校等六所院校联合组建集美大学,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步伐的精神,体现了集美学村海内外校友的愿望,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利于继承和发展陈嘉庚先生开创的集美学村的教育事业,有利于增强各院校的综合实力,有利于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高等教育的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在,组建集美大学时机已经成熟,应尽快做好报批和筹建工作。为了做好筹建工作,以厦门市政府为主,会同省教委,成立一个工作小组,由厦门市一位副市长任组长,组成精干专职班子,于7月底提出联合办学协议书,送中央有关部、委、办请示意见,正式签订。在此基础上,请省教委和厦门市政府进一步充实、完善组建集美大学的方案,争取8月初报国家教委批准。
当时,集美学村各院校对于联合组建集美大学相继以书面形式表示了明确态度。厦门水产学院(6月1日):“我院完全同意联合组建集美大学的建议。这个建议符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符合农业部关于‘一校两制’、‘一校多制’的改革思路。组建集美大学有利于弘扬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的精神,有利于引进外资侨资,有利于发展与地方联合办学,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发展,扩大学校的影响,提高学校的声誉。”集美师范专科学校(6月14日):“我们认为,把集美学村的五所高校联合起来,组建多科性的,面向海内外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综合性大学,是一条应该积极探索的发展道路。我们表示坚决拥护。”福建体育学院(6月15日):“坚决拥护、支持在集美学村有关院校的基础上联合组建综合性的集美大学。”集美财政专科学校(6月15日):“组建集美大学是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的要求,是我市创办‘教育城’的重大举措,也是继承和发展陈嘉庚先生开创的集美学村教育事业的新路子。我院党政领导及全校师生一致拥护省、市政府的决策,同意组建集美大学的‘原则意见’和‘整体方案’,决心与全市、全学村的兄弟院校通力合作,共同办好‘集美大学’。”集美华侨补校(6月18日):“我们认为这是符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把我校也纳入联合组建的集美大学内,这也是适应传播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的需要。为此,我们对联合组建集美大学表示赞同和支持。但我校是国务院侨办主管,此举对我校来说是重大的体制改革,须经主管领导认可。”集美航海学院(7月7日):“关于组建集美大学的方案,我院已书面呈报交通部,并表示了我院党政领导基本支持该方案的态度。交通部教育司领导口头答复:成立集美大学的思路是对的,教育司赞成改革,支持有利于航海教育改革的各种举措。有关领导体制等重大问题,等待省、市有关方面去进一步商议。”
7月15日,厦门市政府领导在集美航海学院召开筹建集美大学规划预留用地现场办公会议。市有关部门和集美区、镇以及各院校的主要领导30多人参加会议。市领导表示:“我们要舍得拿出好地来办学,我们要舍得划出足够的地来办学。”29日,叶品樵(省教委副主任)和邓渊源、黄拔泉(厦门水产学院党委书记)、杨积庆(厦门水产学院院长)、喻志成(集美航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仲经(集美侨校校长)等人带着福建省和厦门市领导的意见,前往北京向交通部、农业部、国务院侨办、国家教委征求意见,并商讨如何签订联合办集美大学的协议书。
●三方协议筹建,联办方案逐渐清晰
8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向交通部、农业部发出了《关于联合办集美大学有关事宜的函》,邀请他们于8月28日到厦门共商此事,并建议举行《协议书》签字仪式。但“好事多磨”,由于当时个别领导在思想上有一种急于求成的想法,说了组建集美大学要“一步到位”的话,结果引起航海学院主管部门的担心和忧虑,便不同意集美航海学院参加筹建集美大学。8月29日上午,会议如期在厦门宾馆召开,王良漙副省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永康、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子、福建省教委副主任叶品樵、福建省计委副主任江金和、福建省财政厅党组成员潘鸣贵、福建省水产厅副厅长陈志良、厦门市副市长王榕、厦门高工委书记邓渊源,以及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集美财政专科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等30多人。农业部水产司司长余大奴、教育司司长云泽民、水产司教育处处长曹凯德、水产局秘书刘辉还风尘仆仆地分别从北京、广州赶来参加。交通部和集美航海学院都没有派人参加。会上,大家就联办集美大学的方法、步骤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协商探讨。会议认为:联办集美大学应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不要急于求成。参加联办的各院校,可保持原来的经费渠道不变,职称评定、业务活动、对外学术交流、出国考察、师资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待遇不变,各院校的干部按原有级别配备不变,在招生、毕业生分配等方面均有相应的自主权。对集美大学将来增办的院系及专业的办学经费,则采取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大家还一致认为,可以通过华侨捐资、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筹集和建立“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一基金,将主要用于增办集美大学新的院(系),建设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公共设施,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培训师资,以及用于奖教奖学等。在工作步骤上,会议提出成立“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具体负责筹建集美大学的有关事宜。争取在当年集美学村80周年校庆时挂筹委会牌。
9月18日,农业部代表洪绂曾、福建省人民政府代表贾庆林、厦门市人民政府代表洪永世签订关于筹建集美大学的协议书。协议书规定:集美大学由农业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以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政专科学校、集美师范专科学校为基础联合筹建。建立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委员会由农业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拟定和组织论证学校总体规划和办学方案;筹措办学经费;做好向国家教委申报工作;研究协调筹建中的其他重大问题。筹建日常工作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和福建省教委负责。
10月1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筹建集美大学的决定》(闽政[1993]综311号)文件。1993年10月21日,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村80周年校庆日。这一天,集美学村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修饰一新的福南大礼堂外,彩旗招展,鼓乐齐鸣,来自海内外的两千多位嘉宾齐聚集美,参加由福建省、厦门市联合举办的“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80周年”大型活动及其在福南堂举行的纪念大会。在这次有二千多人参加的纪念大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子宣读了省政府《关于筹建集美大学的决定》:为了加快集美学村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级专门人才,经农业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联合筹建集美大学。集美大学筹建期间,各校仍为独立的办学实体,其隶属关系、干部配备级别、服务方向、经费渠道、招生与生源计划、毕业生就业计划,以及职称评定、业务活动、对外学术交流、出国考察、师资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待遇保持不变,集美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后,由联办各方委托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主负责管理。筹建工作计划三至五年完成。
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贾庆林(福建省省长),副主任委员:王良漙(福建省副省长)、洪绂曾(农业部副部长)、洪永世(厦门市市长)。委员:卓友瞻(农业部渔业局局长)、孙翔(农业部教育司副司长)、李子(福建省政府副秘书长)、朱永康(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郭荣辉(中共福建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委主任)、潘心城(福建省财政厅厅长)、叶品樵(福建省教委副主任)、江金和(福建省计委副主任)、林国清(福建省人事局局长)、林铭侃(福建省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朱亚衍(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榕(厦门市副市长)、黄拔泉(厦门水产学院党委书记)、黄庆兴(福建体育学院院长)、邱元拔(集美财政专科学校校长)、詹龙标(集美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郭荣辉同志兼任,副主任和成员由农业部、省有关部门和厦门市及院校负责人组成。
在纪念大会上,钱伟长、陈明义向担任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委员的省教委主任郭荣辉和厦门市副市长王榕授“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牌匾。陈嘉庚国际学会还向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赠送了由中国指画协会会长潘福泽先生创作的一幅长四米多的《雄鹰图》。陈共存先生在会上讲话时,还连声高呼“集美大学万岁!万岁!万万岁!”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全国侨联主席庄炎林、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全国台联会会长张克辉、全国扶贫基金会会长项南,福建省和厦门市的党政军领导陈明义、黄长溪、洪华生、王良漙、邹尔均、张正钧、洪永世,以及社会知名人士、陈嘉庚先生的亲属、著名集美校友、集美学村各校师生代表等。
同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从北京寄来题词:“弘扬嘉庚精神,办好集美大学”。在下午举行的筹建集美大学座谈会上,许多知名人士围绕着李鹏总理的题词,为办好集美大学献计献策。在会上发言的有钱伟长、李远哲、庄炎林、张楚琨(全国侨联顾问)、谢希德(原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政协主席)、郝柏林(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所长)、陈共存、林子勤(新加坡知名人士)、林和合(新加坡知名人士)等十多人。谢希德教授还提出:组建集美大学应该是“组合”,而不是“拼盘”,要融合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发展。座谈会上,福建省副省长王良漙表示:“筹建集美大学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困难再大,省、市政府也要努力克服,一定要争取筹建工作三至五年完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也寄来了题词:“弘扬陈嘉庚办学精神,为进一步振兴教育做贡献”。同年11月27日,李岚清副总理还视察了集美学村,他说:“我支持集美学村的院校联合办集美大学,没必要各自拉围墙,你一块,我一块,当初陈嘉庚先生办学就是这个指导思想,图书馆就是一个,实验室就一套,操场就一个,我们现在一个人分一小块,全是低水平重复,教授还不能兼课,不能兼课不但不能发挥潜能,而且造成近亲繁殖。只有交流,学术水平才能提高。”
加快筹建步伐,交通部同意海院参加集美大学
1993年12月30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长贾庆林主持召开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会议,研究加快集美大学筹建工作的问题。农业部洪绂曾、卓友瞻、孙翔等农业部筹建委员会成员因公务忙而未出席。会议决定,1994年9月前,向国家教委正式申报建立集美大学,1995年秋季以集美大学名义招生。一切筹建工作按此时间要求抓紧进行。省政府、厦门市政府按1:2的比例拨出专项经费,支持集美大学筹建和办学。1994年,省政府拨款500万元,厦门市政府拨款1000万元,主要用于引进师资、增加设备,以及为申报建立集美大学创造必备条件。会议决定由郭荣辉兼任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榕兼任常务副主任,黄拔泉(负责日常工作)、邓渊源兼任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有关院校和厦门市抽调精干人员组成,1994年元旦后挂牌办公。筹建办公室主要做好集美大学总体规划和办学方案的论证工作,协调落实筹建中的有关事宜,做好向国家教委申报建立集美大学的准备。
1994年1月8日,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在集美体育馆揭牌,集美大学筹建工作正式起步。筹委会办公室在9个半月的工作中,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准备工作阶段;二是报批阶段。在准备阶段,主要是就联合办学的体制进行探讨,取得共识。
1994年5月8日,郭荣辉、邓渊源、黄拔泉等集美大学筹建办领导专程到集美航海学院与院领导交谈集美大学筹建工作,郭荣辉同志代表省教委再次表示希望和欢迎海院尽早加入集美大学,并请院领导向交通部领导转达他们这一热烈而恳切的愿望。在谈到联合形式时,郭荣辉反复阐明过去提出“紧密型”“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目前,只能是松散联合,优势互补,资源有价共享。将来即使集美大学有一部分紧密层,航海学院也可以是松散层的。联合办学一定要有利于各学校建设和发展,航海学院是陈嘉庚先生亲手创办,在集美学村资历很老,在海内外影响很大,也是实力最雄厚的学院,集美航海学院如不参加集美大学将是一个很大的缺陷。福建省把集美大学的建立当作省里的一件大事,也是作为向海内外华侨、校友的一个交代。希望航海学院领导转达这一意见,并希望得到交通部的回音。在适当时候,省里将再次组织有关人员和院校领导到北京向交通部、国家教委汇报。次日,集美航海学院即将此意见转呈交通部教育司及相关领导。7月21日,交通部致函福建省人民政府(交函教[1994]356号《关于集美航海学院参加筹建集美大学事的函》),正式同意集美航海学院参加集美大学的筹建。并提出五点意见:1、同意我部所属集美航海学院作为联合办学的院校之一,本着共同规划、联合管理、优势互补、条件共享的原则,参加集美大学的筹建。2、集美大学成立后,对办学方针、办学规划、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等重大问题的处理及决策,应采取联合办学的各方协商一致的原则。3、集美航海学院在集美大学中是独立的办学实体,仍具有现有的法人地位,面向全国交通行业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以及领导关系、经费渠道、干部管理等保持不变。4、学校名称采取一校两牌,即“交通部集美航海学院”和“集美大学航海学院”。5、集美航海学院享有当地政策给予地方院校的同等优惠政策。
8月5日,省长陈明义在交通部的来函上批示:“工作宜进一步抓紧办”。省教委根据这个要求,起草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申报建立集美大学的请示》,经省政府同意后于8月15日电传呈报国家教委。国家教委研究后,于9月1日上午11时,由计划司有关领导通过电话向福建省教委转达了国家教委领导关于组建集美大学的意见:原则同意以集美学村现有的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组建集美大学。对集美航海学院可以考虑实行“一校两牌”,对外可以使用集美航海学院的牌子,对内使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的牌子,或采取加括号的办法,即集美大学(集美)航海学院,不要派生出“交通部集美航海学院”的牌子。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四校建制撤销;厦门水产学院原经费渠道、资产产权与管理、招生与毕业生调配计划、干部配备和人事管理体制等可以保持不变,但不具有法人地位。财经高专和师范高专两所专科学校并入后,继续招收专科学生;需升为本科的专业应按有关程序办理和审批。集美大学管理体制要以省为主,航海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可以有一段过程,但其余学校要进行实质性合并。
●省市加大投入,落实资金建设新区
1994年9月9日,省委书记贾庆林在集美航海学院召开加快筹建集美大学座谈会,也是一次现场办公会。省长陈明义,厦门市主要领导,省教委、厦门市和集美区有关部门领导,以及集美学村各大专院校领导、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贾庆林书记首先肯定了筹建委的工作,他说:“集美大学经过一年的筹建,目前已有突破性进展,各学院都有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并已着手制订校园规划方案;建立了一些课程的协作组,开展了教学协作。除了省政府拨款500万元和市政府拨款1000万元用于筹建、办学和征地费用外,还落实了海外捐款5000万元人民币用以兴建综合教学楼。”接着,他着重谈了促进集美大学早日建成的意见。他说,集美大学明年要完成一亿元的建设投资额度,省、市有关部门领导都要认真抓落实,厦门市政府要将集美大学筹建列为重点项目来抓,但也要避免完全依赖政府的做法,要发动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搞好宣传工作,弘扬陈嘉庚先生的办学精神,发挥厦门侨乡众多侨胞、台胞、港澳同胞的优势,多渠道发动境内外人、财、物支持办学。陈明义省长在讲话中希望集美大学的筹建工作首先要搞好三个规划:学校的建设规划、校园总体规划、集美镇的规划,为学校设施配套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他强调要敢于改革,要有创新意识,使集美大学突出高起点、开放性、国际化的办学模式,显示出独具的特色。会后形成的《关于加快筹建集美大学座谈会纪要》指出:
集美学村是陈嘉庚先生用心血创办起来的。由交通部、农业部、福建省和厦门市联合筹建集美大学,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很有意义的大事。一年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集美大学筹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省、市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快集美大学筹建步伐,象办经济开发区一样,认真办好集美大学。会议决定:1、以省和厦门市政府名义向李岚清副总理写报告,汇报集美大学筹建工作情况,希望国家教委尽快批准建立集美大学,在10月21日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活动之际正式挂牌。9月下旬,贾庆林书记、陈明义省长到北京时,专门向李岚清副总理汇报。2、认真制订集美大学总体发展规划,要尽快制作沙盘,以利做好集资工作,校园、学村周边环境规划,由厦门市政府负责;办学及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由集美大学筹建办根据省和厦门经济特区建设需要制订。3、厦门市要尽快划定集美大学新规划区900亩用地红线,今年实征150亩,其余预征,对征用的土地,厦门市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和优惠,征地费每亩不超4万元,经费来源由今年省市拨付的1500万解决,要尽快请设计部门进行教学综合楼的设计,争取年内动工。4、由集美大学筹建办会同省教委和厦门市政府,提出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集资方案,组建工作班子,并着手开展集资工作。5、省、厦门市政府每年按1∶2的比例划拨集美大学建设专项经费,保证对学校的长期投入。6、集美大学实行由联办各方委托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7、集美大学要做好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引进工作,院士、博士生导师等高级人才的住房由厦门市政府解决。8、集美航海学院和厦门水产学院要积极争取交通部和农业部增加教育基建投入,在保证正常经费和按规模投入之外,厦门市政府将以交通部、农业部增加投入部分,按1∶1的比例拨给配套经费。9、集美大学校级领导班子要在集美大学挂牌时宣布,具体人选可由各方推荐,请省委有关部门尽快提出人选,报省委审批。9月14日,洪永世市长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王永庆先生捐赠一千万美元用于发展厦门市公益事业项目,决定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建设集美大学教学楼及配套设施,争取在陈嘉庚先生120周年诞辰之际完成设计方案。
●国家教委特事特办,集美大学获得正式批准
1994年9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行文国家教育委员会,申请建立集美大学。文件指出:一年来,在中央领导和国家教委的关心重视,农业部、交通部和海内外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筹建工作顺利进行,已具备正式建立集美大学的条件。集美学村办学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陈嘉庚先生生前多次提出要把集美学村办成规模宏大,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集美大学。近年来,海内外集美校友和关心集美学村发展的广大侨胞、港澳台同胞以及各界人士迫切希望建立集美大学。建立集美大学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改革现有高等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利于继承和发扬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扩大影响,充分调动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资兴学的积极性。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都十分重视和支持建立集美大学。交通部、农业部、福建省、厦门市高度重视集美大学的筹建工作,对建立集美大学取得了共识,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厦门市委、市政府把筹建和办好集美大学作为加快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文件提出:办学宗旨:继承发扬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的精神,进一步发挥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的办学积极性,充分发挥地处经济特区和侨乡和优势,多渠道筹措教育经济,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逐步把集美大学办成面向海内外、面向二十一世纪,以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为主,具有开放型、国际化特色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功能,水平较高的大学。办学形式:集美大学由交通部、农业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办学,以集美学村现有的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组建,集美大学正式建立后,继续保证完成各联办单位下达的教学科研任务,培养和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院系设置:集美大学设置航海学院、水产学院、体育学院、财经学院、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联办部门的需要,增设若干新的院(系)。发展规模:集美大学现有在校学生6328人。教职工1792人,其中专任教师85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现有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8亿元,仪器设备424万元,藏书113万册。至2000年,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0000人左右。办学经费:集美大学联合办学各方对其所属院校,按已确定的办学规模,继续核拨教育事业费、专项经费和下达基本建设投资;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每年按1∶2比例拨给集美大学建设专项经费;通过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社会集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集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建设为各学院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公共设施、新办院(系)、聘请国内外专家和培训师资、奖教奖学等。管理体制:建立集美大学联合办学委员会,委员会由交通部、农业部、福建省、厦门市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家的法律和方针政策,确定办学原则,拟定和组织论证学校总体规划与办学方案;筹措办学经费;研究协调办学中的其他重大问题。
集美大学由联办各方委托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主管理,校内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在集美大学中保持独立的办学实体和现有的法人地位,学院名称采取一校两牌,即“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和“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其隶属关系、原定建校规模、经费渠道、资产产权与管理、招生与毕业生调配计划、干部配备级别和人事管理体制等保持不变。今年10月21日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周年,届时福建省和厦门市将于10月20日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以进一步弘扬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的伟大精神。这是进一步发动海内外各界为集美大学作贡献的极好机遇,为此我们恳请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集美大学,于10月20日正式挂牌。集美大学办在厦门经济特区,办好集美大学对福建的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国家教委今后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9月22日,福建省委书记、集美大学筹建委员会主任贾庆林、省长陈明义,率省、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前往国家教委就建立集美大学的有关问题,与国家教委常务副主任张孝文同志进行了会谈。关于建立集美大学,张孝文副主任谈了以下意见:对集美大学的审批,国家教委将积极支持,特事特办。关于集美大学领导体制,要明确以省为主。“集美大学是几校合并,不是联合,合并就是要实质性,但这要有一个过程。至于级别问题,可以把学校级别与个人级别分开,现有校领导可以保留级别,也可以调动。对学校名称大家要有一个统一认识,集美大学是统一整体和建制,将来招生就是以集美大学的名义。航海学院是集美大学航海学院,但对海外仍然可以用“集美航海学院”名称。对内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简称“集美航海学院”也可以。集美大学不是五个学校合并成二个学校,而是只有一个法人,但学院可以作为委托法人,可以确定哪些事航海学院为委托法人,我同交通部领导商谈过,对外可以保留牌子,招生计划分别制定下达,由省汇总。
集美学村学校很集中,五所高校六千名学生,七个操场,都是小而全,实际上小了就不可能全。岚清同志多次举这个例子,我也专门去集美看过,并开过座谈会。因此,建立集美大学我很支持。开轩同志意见,建立集美大学不要只搞形式,要重实际。”“现在形势很好,岚清同志对建立集美大学很支持,希望集美大学在管理改革和资金筹措等方面创造出经验。”9月26日,交通部教育司在《关于集美航海学院参加集美大学事的复函》(教规字[1994]148号)中提出:同意集美航海学院参加集美大学。但同时使用“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和“集美航海学院”的名称;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办学方向、办学特色以及领导关系、经费渠道、干部管理等保持不变;招生计划渠道不变。今后集美航海学院在集美大学的地位及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应由交通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根据协调一致的原则协商后作出。10月8日,国家教委向福建省人民政府、交通部、农业部、厦门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将集美学村五所高等学校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的通知》(教计[1994]205号),文件指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提高现有高等学校的教育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促进高等教育办学与管理体制的改革,经研究,同意将集美学村现有的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文件还就新组建的集美大学的管理体制、院系设置以及其他重大办学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一、集美大学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交通部、农业部、厦门市人民政府联合办学,实行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交通部、农业部、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领导管理,以福建省人民政府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二、新建的集美大学是一个整体,下设航海学院、水产学院、体育学院、财经学院、师范学院等。集美航海学院和厦门水产学院分别改为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和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后,由原隶属关系确定的建校规模、经费渠道、资产产权与管理、招生与毕业生调配计划、干部配备级别和人事管理体制等都暂保持不变;原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校分别改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集美大学体育学院、集美大学财经学院、集美大学师范学院后,原建制撤销。三、集美大学各联办单位要以协议方式规定各自的责权利和学校内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集美大学要保证完成各联办单位下达的教学和科研等项任务;各联办单位要按所下达的各项任务,核拨教育事业费、专项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四、集美大学要紧密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办学条件的可能,合理确定办学层次,特别是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为二级学院后,其学科性质不变,在原有基础的条件下,仍应以培养专科生为目标。集美大学设置新的本、专科专业,尤其是原专科专业升为本科专业,要严格按我委的有关规定办理。五、将集美大学五所现有高等学校合并组建为集美大学,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建立和办好集美大学,对促进海峡两岸交往,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希望你们同心协力,加强对该校的领导,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大投资力度,深化各项改革,推进合并调整进程,及时解决合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切实把该校办成一所具有高水平、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江泽民总书记题校名,李岚清副总理亲自揭牌1994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至函国家教委、福建省委,送来江泽民总书记为集美大学题写的校名。
1994年10月20日,陈嘉庚诞辰120周年纪念大会在集美隆重召开。上午10时许,集美大学校牌揭幕式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省委书记贾庆林,兴致勃勃地来到集美学村牌楼前,为集美大学校牌揭幕,镌有江泽民总书记手书的“集美大学”校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顿时,在场的海内外来宾、集美校友以及各界人士以热烈的掌声,庆贺集美大学诞生。揭幕仪式由厦门市市长洪永世主持。省长陈明义在揭幕仪式上讲了话。陈明义代表省委、省政府和联合办学的各方面对关心、支持集美大学筹建工作的国家有关部委、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集美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筹建集美大学付出辛勤劳动、作出积极贡献的集美学村广大师生员工和集美大学筹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贺。他说,创建集美大学实现了陈嘉庚先生的夙愿。集美大学的成立,必将有力地促进集美学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综合实力,并对促进海峡两岸交往,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将起到积极作用。陈明义还说,成立集美大学是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事,应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进一步弘扬陈嘉庚先生爱国兴学的精神,调动各方面的办学积极性,充分发挥地处经济特区和侨乡的优势,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努力把集美大学办成面向海内外,面向21世纪,以培养现代化应用型人才为主,具有开放型、国际化特色的多层次、多学科、多功能、高质量、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在揭牌仪式上,洪永世向与会者介绍了集美大学校长黄金陵教授和校党委书记王建立。国家教委为集美大学成立发来贺信,向全体师生员工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希望集美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有益经验。下午,有关领导及各界人士还为集美大学规划区的首期工程——集美大学综合教学楼举行了奠基典礼。集美大学新规划区已在集美杏林湾畔征地约150亩,规划建设的新校区包括兴建综合教学楼及配套设施、工商管理学院教学大楼等,其建筑群设计既体现了现代风貌,又保留了集美学村的建筑风格。厦门市政府已将集美大学新校区的建设列入重点建设工程,洪永世亲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筹集资金、征用土地、规划设计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王榕副市长在奠基典礼上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中央、省和有关部门领导、海外侨胞及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向热心厦门市公益事业,慷慨捐资兴建集美大学综合教学楼及部分配套设施的台塑关系企业董事长王永庆先生表示感谢。他表示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在政策上、财力上和工作上支持集美大学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央、省、市有关领导为奠基典礼剪彩,并为综合教学楼基石培土。
陈敬贤简介
陈敬贤系“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的胞弟,1889年诞生于集美镇大社,排行第五。八岁时就读家塾,十三岁随胞兄陈嘉庚先生飘洋到新加坡投靠父亲陈杞柏先生。敬贤在十七岁时,父亲的企业收盘,即随胞兄先生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和新利川菠菜罐头厂业务。他涉足商场仅两年,就显露出经营才华,出任谦益米店经理。
1908年,陈敬贤因患肺病,回故乡集美调养。1910年,病稍痊即携眷返新加坡,参加了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崇信孙先生的革命道理,深感“国弱民贫,振兴实业,培养人才,教育实利赖之”,决心为兴邦利民作出自己的贡献。1912年,乃兄嘉庚先生回国筹办集美小学,他独担经营新加坡的一切商务。1919年,他接任嘉庚公司职权,操理全盘业务。1920年,星马经济不景气,树胶行情不稳定,敬贤接乃兄之函,改第一胶制厂为“陈嘉庚公司树胶熟品制造厂”,添购涂桥头胶制厂空地二万平方米,为公司发展创造了条件。敬贤在险峻的商海中呕心沥血为公司的发展操劳过度,致使重病缠身,不得不到日本治病,身体稍有转机即回集美调养,仍为扩大推销陈嘉庚公司树胶熟品制造厂的产品,协助乃兄在国内的福建、广东和沪、杭等地设立了许多分机构。各分行的大事他都躬身过问,近的亲临解决,远的由函件联络处理。敬贤第二次赴日本治病后,回国移居在厦门岛禾茂林社。他为发展社会经济,于1930年集资创办了“禾山济兴农林公司”,在院前、山仔前、茂后购买了园地七百多亩,雇工开垦,种植各类树木、果林、蔬菜、豆稻等作物五百余亩,并拟创设苗圃,以图发展。不料于1932年5月,日本籍民林某创办的厦南垦牧公司执事率工人,强行将禾山济兴农林公司在茂后一带的界牌拨除,敬贤据理抗争,诉讼未果。
1913年,陈嘉庚先生始创集美小学,遇到师资缺乏的困难,与胞弟陈敬贤反复研究后,认为“以救国大计,端赖教育”,下决心创办师范和中学。1916年10月,陈敬贤返乡筹办集美师范和中学,他从新加坡带回校舍图纸和承包建筑人员,立即择址开始筹建。1917年,敬贤亲赴直、鲁、鄂、皖、苏、浙、赣等省老家,聘请校长和教师,并函请闽南各界勤学所长代招学生。1918年元月,敬贤主持建筑校舍“居仁楼”和“尚勇楼”。同年3月10日,集美师范、中学正式开学,入学学生196名,他亲致开学词,并与胞兄共定“诚毅”校训,颁布校歌和教职员服务简章等。就学学生膳宿免费,被褥忱席及书籍文具也由学校供给。5月间,,校长王绩辞职,敬贤赴江浙考察,聘请候鸿鉴(葆三)为第二任校长。6月,“校主住宅”(即陈嘉庚先生故居)竣工,成为师生与村民尊为校主的陈嘉庚和二校主的陈敬贤轮流回乡主持校务的住所。1918年底,校舍“立功楼”和大礼堂、大操场、电灯厂、自来水塔、浴室、贮藏室等一批公益建筑落成,为师生的教学、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34年,教育部肯定集美师范学校创办多年,“著有相当成绩,而所造就的师资尚适合闽南及南洋各地之需要。”为了打破女子不得入学的封建枷锁,敬贤与夫人王碧莲深入各家各户动员,1917年增设了集美女子小学,并开办了织布厂,使部分妇女得以就业。1919年春,借用民房创设了集美幼儿园。1919年4月,敬贤赴星接理陈嘉庚公司重任,攒积资金支持集美学校的发展和兴办厦门大学。1912年11月因操劳患病回国调养,他在有张养病期间除兼理陈嘉庚公司国内分行事宜外,集中精力主持集美、厦大的校务。1925年,敬贤支持胞兄陈嘉庚创办集美农林学校,亲自与校长叶渊、建筑部主任王卓生等实地勘定择址,在天马山麓附近购置久荒田地,筹建校舍、牧舍、试验场等,使集美农林学校在1926年春顺利的开学。陈嘉庚先生在桑梓创设“同安教育会”时,敬贤积极响应,在新加坡发动乡亲捐款,自己带头捐献万元。
陈敬贤在新加坡经营实业时,也重视侨居地华人教育,被推举为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董事会财政主管及道南学校的总理。陈敬贤身患重病,仍为振兴桑梓教育事业忘我操劳,夙疾难治,缍1936年2月20日与世长辞。厦门市各界人士和集美学校师生都举行追悼会,悼念他对社会教育事业的贡献;集美学校将其生前督建的大礼堂定名为“敬贤堂”,立碑纪念;厦门大学将勤业楼前所建的教工宿舍楼命名烟“敬贤楼”,纪念其对创办厦门大学的贡献。八十年代初,陈敬贤公子陈共存先生将寄存在南普陀寺其父母的骨灰,护送回集美安葬。
陈嘉庚简介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 10月 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人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顺利。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同时兼营菠萝罐头厂。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民国 14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民国8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民国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到民国25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民国26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民国36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的实业家、企业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的一个华侨世家。曾祖父陈时赐兄弟五人中有两个出洋定居。父亲缨纪(又名杞柏)远渡新加坡开了一家米店。大伯父缨节和二伯父缨酌也出过洋。
陈嘉庚17岁(1891年)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直到1904年,他集资7000多元(叻币,下同)创设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时隔不久,又接管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在三个月内两个厂获利共4万元。
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亚,他即用2000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华侨中****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终于在1934年全部结束。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
【名副其实的教育事业家、教育家】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在集美穿街走巷,我们不时能看到一些以“诚”命名的庭院或店铺,如诚园、谦诚书屋等等,还有不少商家打出“诚实经营”、“诚信是金”等标语。“君子必诚其意”,嘉庚先生无论经商还是做其他事,历来铁骨铮铮,永不毁诺。1918年,先生和胞弟陈敬贤亲自将“诚毅”二字定为集美学校的校训;如今,集美的不少商铺都在讲求诚信,集美的学堂也在讲授诚信,陈嘉庚先生一生崇尚的诚信美德,正在集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在集美中学道南楼里,几名初中女生正在出一期关于纪念嘉庚诞辰130周年的黑板报。“知道陈嘉庚是什么人吗?”记者问道。“知道,老师上课说过。”女孩们回答。“知道他的哪些故事?”记者又问。一名女孩歪着头想了想,回答说:“我记得他替自己的爸爸把欠人的钱还了。”小女孩们或许还不能理解嘉庚先生爱国爱乡的伟大情怀,嘉庚先生的故事给她们留下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做人要诚实,要信守诺言。 1904年,陈嘉庚父亲所营企业破产,欠印度债主哈利20多万元巨款。按照新加坡的法律“父债子免还“,况且陈父当年便因破产而抑郁成疾不幸去世,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白手创业的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当时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中国人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中国人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白手起家并且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成为亿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46年3月,尼赫鲁访问新加坡,陈嘉庚在欢迎会上致词,题为《领袖与诚信》,指出无论商界政界,“诚信”都是无价之宝,是成功的保证。
先生回国定居后,也常常教诲身旁的人要诚实守信。采访中,嘉庚先生生前秘书张其华先生对两件小事印象深刻。一件发生在1958年,当时集美各校要筹办农场,但校区土地有限,学校有人建议,把几年前赠给农业厅的天马农场的大片土地收回一部分。张其华认为有道理,便请示先生,结果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先生说,已经赠送给别人的东西又要讨回,出尔反尔,是不诚实之举,并责怪张其华没有当场批评学校的这种错误主张,还要照搬来提什么建议。
另一件事则发生在同样长期追随在嘉庚先生身边的总务主任叶祖彬身上。1956年10月,星马工商贸易考察团里的一些乡亲回到集美,嘉庚先生请他们第二天早上到家里一起吃地瓜稀饭,并叮嘱叶祖彬多做一些饭。结果叶祖彬忘了通知,让客人们饿了肚子。尽管事情不大,嘉庚先生却认为,叶祖彬在这件事上对他失了信,同时也让他失信于客人,因此,要求叶祖彬写出检讨,并给予停薪一个月的处罚。
厦门吉他网
|